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前记】赵延年,1924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他于1939年开始版画创作。从艺七十多年来,创作木刻作品八百多幅,培养了几代版画新人。他从1956年开始,创作以鲁迅形象及作品为题材的木刻,仅鲁迅小说的插图,就刻制了一百五十馀幅。曾先后荣获中国版画界最高荣誉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和"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2.
古元是"新中国民间美术扛大旗者",他的民俗艺术创作生涯开启于延安时代。他结合陕北民间艺术,创作了大量反映革命军民工作、生活、战斗的木刻版画,真实反映了革命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潘擎 《兰台世界》2012,(1):71-72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在版画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从复制到创作两个重要阶段,其中,中国版画的复制阶段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在隋唐之际便已经出现.早期的版画目的是为了印刷与出版,画、刻、印三者分工合作,刻者只需按照画者的画稿进行刻版,所以称为复制版画.古代版面最常见的就是木刻,也有非常少数的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古代版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将8月17日定为"上海图书馆版画日",并首次以此名义开展了一系列版画展览及普及宣传工作。上海图书馆版画日系列活动包括"一纸繁花——文化名人藏书票展"等3个展览、版画藏书票制作演示、张德宝版画创作研讨会和两场"上图首发"活动,集中向  相似文献   

5.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6.
入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 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郑洞国第一次见到他,就叫他"吴小伢儿",此后,"吴小伢儿"的名字就在第八军军营传开了.  相似文献   

7.
木刻版画与书籍插图历史久远,明清版画插图题材广泛,刻绘精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它甚至对小说、戏曲等文类的创作、刻印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文并茂和精美的形式仍然是图书出版的现代品格和最为基本的内在要求,插图的精美也是书籍自身精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成为书籍精品化、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保玉 《兰台世界》2013,(19):118-119
<正>版画是视觉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在中国版画漫长、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复制和创作两个发展阶段。中国版画的复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隋唐时期。早期版画是为了刊刻和印刷的目的而出现的。版画的制作者只需要按照提供的画稿进行刊刻即可,所以当时的版画又被称为复制版画。早期的版画根据不同的刻制材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于木刻画,同时还存在一些如铜版刻等形式的版画。版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新闻题材处处有,常常隐在不意中。只要善于用心,就能抓住,有时甚至还能搞出一个大东西来。我写的《竹笼精巧游五省,翠鸟啾啾唱十城》,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星期天的早饭后,我出去逛自由市场。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许多人争相购买一位老人的鸟笼。再看那鸟笼,真是精巧别致,做工精细,堪称一绝。我琢磨,通过这个鸟笼  相似文献   

10.
画者鲁迅王锡荣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看懂鲁迅手绘的猫头鹰刘玉凯撰,《新文学史料》2004年3期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