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正如激励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的:教育的本质是激励。  相似文献   

2.
马延灯 《小学语文》2012,(11):55-5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曾经指出:“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低年级孩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精灵,他们纯真快乐,感觉灵敏,言行自然,像清风明月一样怡人心性。然而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表现或许不像老师预想的那样合拍,笔者认为,低年级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兴趣点展开教学:把握“趣”的基调,找准切人点,选择合适的激趣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一直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语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为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往往造成师生在对同一个事物上的审美错位。有时自认为是能激发学生的一个导语,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却像一个投入死水中的小石子,激不起学生半点思想的涟漪。一些教师的导入设计看…  相似文献   

4.
方展画 《江苏教育》2007,(17):44-45
在某个领域从事特定工作的人被冠以“家”之称号,一般来讲是不寻常的。“教育家”也是如此,其人至少是教育者中的佼佼者,出类拔萃。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教育家首先是教育者,是一个寻常的教育者,拥有普通教育者的平常心。所以,如果要给“教育家”作一个界定,是否可以这样说:教育家。即以凡人心态做出了不平凡事业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对“教育家”的基本理解。由此,我尝试解读“教育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课堂的生命活力需找准突破口,激发学生智慧,启迪学生心灵,给予学生信心,才能唤起学生的力量,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  相似文献   

6.
试用幽默包装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指一种特性,它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消除紧张。几乎所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欢迎富于幽默的教师,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干巴巴的讲授就像催眠曲,如果融入了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激疑解惑。所谓“激疑解惑”就是先用一句或几句话激起听话人因习惯于常规思维而无法自得其解的疑惑,然后给听话人一个别…  相似文献   

7.
初中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激发”方法,简称“激”法四种。一是“情激”。所谓“情激”,就是教师以“情”去激发学生。它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所运用的深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动作,也包括课堂上教师所运用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音响、画面、图像等等。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斯滨塞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在教学中我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经常采用现代…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能力乃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孟子也曾说过”,授人于鱼,不若授人于渔”。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按照学习规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的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这一精辟的论述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开拓思路,自觉地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有关教育专家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课改工作也提出:“现在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林也说:“未来社会的文肓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已不只是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什么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我的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11.
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正如激励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的:教  相似文献   

12.
激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当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时,学生的精神状态也最好。”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达到这种最佳的精神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主要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3.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14.
学习成功的原动力要学生学习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发自内心的兴趣感越是强烈,所取得的成功就会越大。古代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最早主张“快乐教育”的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杨贤江等也都提出了尊重儿童、实行民主的“快乐教育”思想。以“快乐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一些老师经常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学生,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6.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批评中,要达到批评的目的,真正做到保护自尊,激励自信,促其自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言”、“情”到位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教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能够抬得起头来,有信心,树立自我形象。因此,“言”、“情”要到位,以引起学生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一千次会相信,没有一股有诗意的感情和…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感性情境。渗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快乐、兴趣是其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和地理教师,又怎么会喜欢地理、学好地理?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以趣激疑、知趣相融”,创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无拘无束地享受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传统的新课引入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  相似文献   

18.
庄振玲 《成才之路》2009,(21):43-43
古语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一个人在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后,能力就可能会有更大的发挥。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黄玉銮 《中学文科》2009,(13):110-111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也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观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难者不会”的事实,其次分析出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最后还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也能“会者不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凌乱”的知识条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