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爱玲对文字与绘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两方面的知识贯穿起来,将绘画艺术融入小说的创作当中,显示了她作为艺术家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主要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白描绘画技法的运用、色彩语言的成功运用、留白绘画技法的引用三方面论述《传奇》的绘画性。从而深入探究,发掘张爱玲小说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其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绘画美。她以画家的眼光观照创作对象,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小说的结构布局、形象描绘、景色描写等方面,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营造出绚丽多彩的风土画、人物画和风景画。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绘画效果。她笔下的人物及景物,不仅描绘细致,而且大都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这种绘画效果不是视觉的直接产物,而是通过心灵"全部重来"的结果。张爱玲精于颜色搭配,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把自己所体会、发现的多彩世界描摹出来。小说绘画效果的形成与她个人爱好、具有深厚的中外艺术素养以及受西方现代派绘画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7):49-55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铁凝,在创作时将俄苏现实主义绘画的思维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色彩运用、形象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在其中显示了她的艺术修养,其写实的创作精神也与俄苏画家的绘画精神高度契合。绘画元素融入文学创作后,铁凝小说呈现出色彩明艳、真实生动、趣意盎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电子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好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了她的小说创作中,本语言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作家特殊的家庭、身世和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出发,探析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动机,认为一种源于内心的强烈叙述欲望是其家族小说创作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其文人画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神似,二是境中有我,三是笔墨情趣。文章并从作家的绘画修养、个性情趣、哲学意兴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汪曾祺小说创作之所以能融注中国画的传统精神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亦舒小说艺术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舒言情小说既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时代感,又有自己的创作特色,因而,她的小说颇受读者的欢迎。本文即从亦舒言情小说的情节、科幻色彩、结尾和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其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与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元明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4):22-26,32
从小说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汪曾棋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其文人亘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神似,二是境中有我,三是笔墨情趣。文章并从作家的绘画修养、个性情趣、哲学意兴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汪曾棋小说创作之所以能融注中国画的传统精神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乡土小说十分尊重自己内心的本真感悟。她凭着对家园故土、东北黑土地文化及家乡“子民们”生存困境的本真描绘和在创造中自由自在的艺术追求,在众多乡土作家中独树一帜。可以说,故土情结玉成了萧红小说的成就,而她的成就又构建于她写家乡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挣扎。她自觉秉承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但与鲁迅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严歌苓小说创作与电影编剧工作呈并驾齐驱之势,对此她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体悟。本文试图将严歌苓的小说文本作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小说与电影艺术的互动关系,从而总结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影片所获成功的经验和内在根源,揭示电影艺术对严歌苓小说的潜在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3.
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型女作家,其文学创作坚持“诚”与“雅”的原则,执着于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并从中升华出哲思和理意,在艺术上追求“外观手法”和“内观手法”、再现和表现相结合。从整体上审视,宗璞的创作呈现出真性情、理趣化、含蓄蕴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作家锦璐是近几年活跃在广西文坛上的青年女作家,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表现人性的缺失和变异。本文着重梳理锦璐小说中常用的叙事艺术,分析这些叙事艺术在表现人性问题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在她早期的小说创作中,高举“女性意识”的大旗,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七巧板》等一系列小说中,执著于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对独立女性的礼赞和同情,对庸俗女性和低俗男人的嘲讽,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了冲击,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在英国小说史上因风格独特著称。她在小说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是在对话与思维的表述和视角两个方面。这些创新使她成为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她以她的姿态绽放——论林徽因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肖红,作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一位颇具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开放自由的结构和波俏流动的文字中散发出抒情诗化的韵味;长于景物和背景的描写,犹如叙事诗和风土画.上述因素构成肖红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虹影散文与其诗歌、小说一样标榜“奇意”,率性而为,文字风格多变,格调慷慨大气,善以机锋与洞察力加强散文的思想深义,譬喻手法的捕捉、选择以及设想创造运用自如,是才情横溢、自成一格的散文创作。虹影散文作为诗与小说双重影响的结果,写实性(事实)与虚拟性(感性)互为叠印,行文坦诚率真,毫无矫饰做作,坚守本质而诚实的写作立场。当代作家中如虹影这样三驾马车的多面手,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文学同绘画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寄托志向也并非创举。女作家陈染的散文、随笔及小说中有大量关于画家梵高的论述,甚至形成陈染的梵高情结,这些论述传达出作家试图超越性别写作的定见、追求艺术理想的愿景,这正是为以往研究者所忽视的。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对陈染散文、随笔及小说中关于梵高的论述进行文本细读,重新认识陈染的艺术追求和审视她的文学创作,展现陈染精神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