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2.
1930年8月,一位著名的学者从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归来,见到胡适时说,美国只知道三个中国人,即蒋介石、宋子文和胡适。胡适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让美国知道,是因为从这年2月初到6月末他在美国巡回演出,使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有中国“国剧”之称的京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10,(2):22-24
“中国的前途与这些人密切相关”“中国的前途与这些人密切相关。”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和中央党校的很多教员一样,知道自己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当记者,喜欢一个人背上包到处乱跑,经常一个人混在大众之中。这样,人家就不知道你是一个记者,或不相信你是一个记者。中国到处都讲等级,一个人到处跑,人家也就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等级的记者。或因为看见你是一个人,就认定你是一个等级很低的“小”记者。这就让我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有趣的事,这些事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李:侯老,荣宝斋素有“天下第一斋”和“民间故宫”之称.作为京城老字号的书画名店.它无疑已成为中国雅文化的象征。记得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赵浩生曾经说过:“不知道荣宝斋的人.是没有文化的人。”这个评语是恰如其分,还是说过了头,我估计赞同前一种看法的人会占大多数。但如果说“不知道侯恺便不知道荣宝斋”,大约是没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的间歇,大着胆子溜出来看热闹的中国人发现,在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军队里,夹杂着大量肤色很杂的人。这些人身上穿的跟白人差不多,但头上却襄着一个大头巾,显得头特大。中国人管他们叫“大头兵”,或者“大头鬼”。当时的国人不知道,这些人其实是英军中的印度锡克士兵。  相似文献   

8.
陈笠翁 《出版参考》2009,(11):12-12
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最普遍的规则是什么?”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常常无从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至今我都不能全面感受这里发生的种种奇迹,更无从去探讨奇迹背后的思想来源。从小我就背诵着这样的句子:“艰苦朴素、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中国人”。因此,在我脑海里出现的中国人的典型应该是低头耕耘、负重前行的劳作者形象,而不是那个国外低头沉思的“思想者”,更不是裸体玩武器的大卫。后来我才知道,之所以教科书这么概括,是为了弘扬和宣传所谓的“螺丝钉”精神。  相似文献   

9.
唐虞 《声屏世界》2004,(4):53-53
“要是有个高音喇叭就不会 死那么多人了!这是开县井喷 事故中一个从死神魔爪下逃出 的农民发出的呼喊和叹息。 2003年12月23日,重庆 开县发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 次井喷事故,死亡234人,震惊 中外。这是天灾,也是人祸。说是 人祸,是因为有很多人是在“事 故发生后“而不知道”事故已经 发生”而枉死的。《中国新闻周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抵上都遵循“座北朝南”这样一个格局;南为“阳”是正面,北为“阴”,是背面。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不得不面对一个她未曾经历过的视觉挑战——正面面对“国家大剧院”。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好看,很有趣。也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不好看、让人羞愧。老实讲,没人知道事情的缘起到底是时代的?文化的?还是政治的。总之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不得不面对传统与现代客观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2.
黄勇 《新闻天地》2004,(12):58-60
广州白云山中药厂被誉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一颗启明星,这样一个年产值过亿元、拥有多个国内外知名商标品牌、中药生产与现代化紧密接轨的企业背后熔铸了多少人的汗水,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样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非比寻常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康鹏 《山东档案》2013,(5):61-67
提起“燕子李三”的名字,许多人都听说过,知道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神偷”“飞贼”。自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但却少有人知道真实的“燕子李三”究竟是什么样子。由于民间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相似文献   

14.
农民兄弟 从没有远离名牌 “吃、穿、住、行、乐”是人的基本需求。中国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前,并没有远离名牌,他们知道这些属奢侈品,少数人能看到,更少的人能享用到。跟城里人一样,他们同样知道“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老三件,而老三件又大多以上海牌手表,永久牌、飞鸽牌自行  相似文献   

15.
一、从常态社会到危机社会:时代发展造就了我们的“囧”境 “囧”:这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肆进入人们的日常表达,成为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状态的一个最为流行的关键词。我在2009年3月13日午夜12时“百度一下”,便找到相关网页约37,600,000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忙着大选,俄罗斯忙着大选,中国的台湾也在忙着“大选”:在李登辉之后,谁会引导台湾走上什么样的道路?2000年3月,这个面孔就会出现。人们关注台湾“大选”,实际上是在关注台海局势,关注着中国的态度。谁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谁都知道,总有些人在干涉中国的内政;谁都知道,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与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杨惠 《新闻窗》2007,(3):106-107
一历史上的贵州,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或者叫“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对贵州了解不多,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只知道贵州是一个瓶子、一间房子、一棵树。“一个瓶子”就是一瓶茅台酒,“一间房子”就是遵义会议的城楼,  相似文献   

18.
由国内一家杂志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入选“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的有西藏南迦巴瓦峰、冈仁波齐峰、新疆乔戈里峰、四川仙乃日等,而华山、庐山等“老牌”名山却不在其中。这样的评选结果似乎过于“小众化”了,缺乏科学性。先说“名山”之“名”。关心地理的人知道,这些入选的山峰的自然风光都非常之美。但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山峰都是鲜有所闻甚至闻所未闻。知名度表述的是一项事物被社会公众所知晓的程度。这种知晓程度具有客观性,由公众意识在历史积累中逐步形成。也就是说,是不是“名山”,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说…  相似文献   

19.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6-16
“我做好事,第二天就要让全世界知道。”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潘多拉魔盒     
李国辉,人称“小李将军”,国民党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生卒年月不详。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谜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身世。这个人物在中国大陆肯定无足轻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金三角,这个人物却赫赫有名,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打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你在金三角不知道李国辉,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孙中山一样。我从资料上得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民党团长居然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