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传播业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资本窥视中国传媒市场,跨国传媒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对我国传媒业进行渗透和扩张;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传媒学界开始关注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对传媒经济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研究,但中国学界对传媒经济理论的了解和储备还很不足。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9,(22):69-69
今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指导意见颁布、IPO重启、创业板开设、最近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通过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组合拳”出台,中国传媒产业政策走向和资本市场出现明显“利好”。为配合响应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联合百年名校清华大学主办“史坦国际~清华大学传媒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传媒界资本运营及投融资专业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3.
资本运营:实现媒介产业超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已开始启动,并且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美国IDG集团、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等纷纷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传媒市场正被国内外各种资本看好。中国传媒产业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资本实力不足口如何实现我国媒介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媒介资本运营无疑是一剂良药,资本运营作为媒介经营手段在壮大媒介产业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的中国传媒,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全球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那些举世瞩目的国际传媒集团和境外资本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内传媒市场。这些跨国传媒巨头的进入,对于我国传媒产业来说,既是一种威胁,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以往过多关于“传媒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渲染,造成投资者的盲目乐观,使得对该行业的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2001年号称“媒体投资年”。在媒体“泡沫”形成前,媒体在资本化过程中和资本化后的种种病症已经显露出来,开始考验投资方和传媒。中国传媒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风险也非常高,而且这种法律、法规风险、市场风险常常是难以察觉的隐性存在。说到底,在媒体与资本联姻的过程中,由于有关法规的不明确,资本方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资本和媒体接连出现短暂的“婚姻”,不能不说是“婚姻”起初就为最后的困境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资本“半途而废”的例子要远远大于“善始善终”的。  相似文献   

6.
媒体扫描     
2003年我国传媒发展十大趋势 付亮撰文说,随着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资本方对投入产出的要求提高、国外媒体的进入,传媒界将迎来新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最终将导致传媒业的优胜劣汰,合并重组等。2003年中国传媒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 一、传媒跨业经营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二、传媒将大大加强自己核心竞争力栏目。媒体将通过建立自己的高素质的栏目经营、编辑、管理团队,通过与业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音像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传媒年会于2001年10月12~14日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WTO与中国媒体发展趋势”,会议旨在促进国内外传媒业的交流以及传媒与市场的沟通合作,是中国传媒界重要的年度盛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化运作是当前传媒界与金融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拟上市的传媒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喧嚣的场面中人人兴奋不已,都在为了“上市”而狂热。狂热之余,人们不免对传媒业的资本化运作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资本化运作是当前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也是各传媒最神往的名词,传媒业往往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上市圈钱,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1、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  相似文献   

10.
三、资本注入传媒业分析 (一)资本注入传媒市场历程 尽管有诸多的政策障碍和投资风险,然而,开放的中国已经无法阻止外资的渗入,在媒体领域也是一样。最先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外资是IDG(国际数据集团)。1980年9月13日,IDG与我国合资成立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它是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合资出版公司。当时,麦戈文(IDG总裁)在合资公司中占了49%的股份。10几年后,其他一些国际传媒集团才开始陆续对中国的传媒业有所动作,如新闻集团、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贝塔斯曼集团、维亚康姆集团等等。 (二)主要注入方式 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经营,以资金的注入换取新闻媒体转让一定时期的广告经营权、发行权等,分享广告和发行的利润。最初媒体与资本的合作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传媒业历经一百多年的产业化、集团化之路。以1996年中国第一家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高潮。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传媒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12.
黄莹 《青年记者》2003,(9):9-10
享有“中国第一周报”美誉的《南方周末》日前正式进军杂志市场,这是当前传媒界的热点事件之一。实力媒体的一份报告曾指出:随着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刘波进入“长印股份”,打造传媒产业群体,到2002年撤出,留下了一堆不良项目和债务,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中国的一次传媒投资热潮。“刘波事件”只是众多资本追逐传媒业事件中的一个例子。 中国传媒业是一个限制性或垄断性的行业,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初期,传媒界对外资传媒进入众说纷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把外资传媒比喻为"狼"、"鳄鱼",以此来形容外资对中国传媒市场的冲击.中国政府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保持国内媒介"生态环境"的稳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制外资的进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列举大量资料 ,描述当前业外资本纷纷进入中国传媒业的状况。文章对有关做法的合法性作了探讨。作者认为传媒业的改革已经为吸纳业外资本作好了准备 ,预期将会出现一个业外资本同众多传媒合作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资本的力量     
朱学东 《传媒》2004,(9):1-1
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资本,长期徘徊在中国传媒业的大门之外.而这个正在努力挣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着资本的哺育. 没有人否认资本对于中国传媒业的重要性.虽然政策层面的小心求证仍在以它惯有的谨慎态度讳言传媒资本的法律地位,但传媒业内明里暗里的融资活动显示近年来它从未停止过向资本市场的投怀送抱.与此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也在所谓"传媒暴利论"的蛊惑之下,以各种可能的方式迂回渗透,进入一个原本不容它染指的行业.传媒与资本正是以这样一种不明不白的方式拥抱着,纠葛着,冲突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前,一些社会资本纷纷进入了传媒业,但传媒业的资本运营主体仍然是国有传媒单位。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主要配置手段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实现国有传媒资本的良好运营,即“如何融资、如何投资”是国有传媒面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据估计,我国传媒市场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000亿元,国内传媒业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从1998年起,利税总额就超过烟草行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1978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使传媒在产业化运作方面日趋成熟,并在当前的实战中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加入WTO后中国传媒开始与国际传媒“零距  相似文献   

19.
童清艳 《新闻界》2007,(3):19-21
传媒产业共同的知识经济特征决定了全球传媒融合的可能性,所有媒体基本上都能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都能提供多种媒体产品服务,这为中国传媒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针对资本统筹模式和管理模式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媒控制,世界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会处于一种高度不确定,但国际上不同的多元化准入模式和传媒业内外部动因之间的关系是把握这种不确定性的切入点,本文提出如何动用政府力量实现中国传媒的国际化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媒业的资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秋涛 《传媒》2004,(9):17-17
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时下炒得很热.各大媒体争相申请上市,现有的上市公司也四处收购媒体以求跻身传媒业.被渲染的传媒暴利空间,令业界与资本界为之心动.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中严格意义上的传媒上市公司非常少,上市时间也较短.相应地,一套较为理性的传媒业投资理念还没有形成,传媒企业的资本市场价值评估体系也无从谈起.因此,传媒业的新股首次发行、配股、增发等融资活动和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活动也就缺乏指导.而美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已经非常成熟,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