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的《语文教育大纲》都认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一方面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也造成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偏差。教师们都知道,语文教育不仅有智育目标,还有德育目标和美育目标。但是,后二者的实现,对师生却没有功利意义。在世人眼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率才是重要的。由此形成的一切为考试、为升学的教学实践,抹杀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模糊和削弱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也应当在学生德育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以及全面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建立针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3.
茹红忠 《教学研究》2008,(5):458-461
1 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概述   语文德育目标在整个语文教育目标中具有首要的地位.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主要有三大来源:   1.1 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语文课程既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又有强烈的德育需要.首先,语文对于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德育的最好途径或方式并不是品德教条的灌输,而在于贴近生活,在于形象化和情感化.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语文文本当中有丰富多彩的德育素材,语文的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正是最好的德育方式.其次,有了德育,语文课程才有了生命和灵魂,才有了动力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郭文华 《教学随笔》2016,(9):164-164
德育之于语文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教育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帮助孩子们发展有益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对象,从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作用等几个方面,浅析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德育之于语文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教育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帮助孩子们发展有益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对象,从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作用等几个方面,浅析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德育新体系,进行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规律为基础,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形成性评价,对德育内容体系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确定德育的阶段目标及终级目标和水平,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和实验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德育的重要性及德育活动的功效性,早已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五育中德育为首,通过活动达到德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敏华 《成才之路》2011,(31):19-19
虽说中等职业教育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与之不能同步的却是人们的观念和学生生源的素质。本文试从情境教学法与中职语文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一侧面展开论述,积极探索语文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燕灵 《中国培训》2012,(10):62-63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不单是技术性语言训练课程,更是富有诗性特质的"人文性"课程。德育目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渗透"。因此,正确对待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紧紧围绕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使学生在学到系统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品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但它有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明确高职德育的目标。 一、高职德育目标的定位 德育目标,就是通过德育工作者有意识的德育活动或教育,经过一定时期的德育工作过程,使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精神、意识等方面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和质量。高职学生的德育目标由于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因此,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一些特殊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德育研究目标、特点、方法的讨论,围绕加强对德育现实问题的研究、德育一体化的建设、德育经验的借鉴等内容,阐述了开展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落实难度更高,且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为达到德育活动生活化、德育方式多样化的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其次要挖掘出教材单元导语、课文主旨、重点知识中的德育元素,结合识字认字、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营造农村小学语文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从事中学德育研训管理工作,在长期的调研和考察中,发现很多学校缺少德育课程化支持,因而德育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此,笔者认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现学校德育课程化。一、德育课程化的价值和意义1.德育课程化的内涵解读。什么是德育课程化呢?德育课程化,就是在明确国家教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三级德育课程和评价体系,凭借教育管理者对教育准确而深刻的理解,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落实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化,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本从事实出发,从现象出发,指出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研究,指出应充分重视成人教育德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德育过程,发展和丰富成人教育德育内容,重视人格培养、建立适合成人的德育模式,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继续和发展传统美德,并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成人教育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典型。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分析哈佛大学品格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置方面提出了加强德育发展理论研究、重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吸收美国品格教育的合理成分等建议;在德育目标的实施方面提出了改变外显性的德育路径、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德育实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官锐 《现代教育》2012,(Z3):10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并进行德育,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一、确定好德育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确定合适的情感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项链》一课为例,阅读  相似文献   

17.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不是唯一的,在大学德育活动中,教育主体面临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社会的或个人的或两者相结合。应该依据教育主体特点和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目标一直侧重于道德思想教育,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是既不侧重于德育。也不侧重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拘泥于一字一词的教学.把大量的课时与精力消耗在字词教学上.几乎快把语文教育搞成了乏味的识字活动.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  相似文献   

19.
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而语文教学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体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在读写训练中,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做到"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肢。"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从字词句入手,在感悟中渗透德育张志公先生曾经提出:"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段、篇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  相似文献   

20.
高江 《教师》2020,(6):3-4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学科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德育目标的合理设置以及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小学生通过语文课堂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文章基于学科大德育理念,探讨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