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跨文化的意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漂洋过海,对美国的意象派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国的意象诗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意象理论、汉英语言文字的句法特点及汉英诗歌,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之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政元 《天中学刊》2012,27(5):80-82
汉语意象诗的英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学界在是否保留源文本的句法结构问题上有很多争论。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英句法差异,提出了汉语诗歌中意象的英译策略。在诗歌中采用适当的异化翻译,保留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由于译者对诗歌意境的把握的出入、汉英语言表达的差异以及文学意象文化内涵的不同,往往造成了翻译过程中意境美的损漏.译者只有深刻领悟和体味原文,谙熟原语与译语的语言及文化差异,采取直译为主兼顾意译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方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几类关系不同的词汇的分析来探讨汉英词汇的文化意象差异以及翻译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英意象的转换。而武侠小说中含有很多独特的武侠文化意象,这些文化意象则更具中国特色和武侠特色。在《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闵福德对于其中的武侠文化意象采取了独特的"杂合化"表达,文章拟从武功招数、绰号名称及帮派名称三个方面探讨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隐喻学主张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以“肠”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认知隐喻角度研究汉英语言对“肠”(intestine)隐喻意象的异同,意义尤为重大。文章诉诸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肠”(intestine)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汉英“肠”隐喻意象的异同,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发现汉英“肠”(intestine)隐喻具有包括人体器官、疾病意象、食物意象在内的相同意象,以及器官意象、情绪意象、品质意象在词簇搭配上的跨语言差异。具身体认和文化脚本的双象限维度阐释了造成同异并存、同中有异的分布格局之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7.
汉语诗歌往往隐匿人称代词,而英语诗歌则彰显人称代词,故对人称代词的处理成为汉诗英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考量的一大难点。汉英诗歌人称代词隐显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英文化差异。显化增添、保持隐匿和在保持隐匿的基础上补充诗歌创作背景知识三种翻译方法各有优缺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应将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差异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争取使译文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张晶莹 《文教资料》2009,(34):81-82
文学反映文化.文化也需要通过文学求得充分的发展。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而意象作为诗歌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受到包括自然环境、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西哲学宗教的差异对中西诗歌意象的影响.从而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徐坤 《华章》2011,(26)
意象作为提现诗歌意蕴的关键因素,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趋向及审美意向.俄罗斯诗歌意象所体现的崇高美与以自然为主题所提现出的阴柔美是很大差异的.本文对中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与分析,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深层含义,以揭示中俄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对比视角展示了中西文化中一些典型的文化意象,以实例反映这些意象在两种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内涵,着重论述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传递。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中的文化意象的分析,认为翻译者在意象的传递过程中要充分具备文化翻译意识,力求进行完整而充分的意象传递。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读中英诗歌主题原型与意象原型的异同,探讨同一母题或意象原型在不同民族的诗人那里是如何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含义,从而进一步明晰民族文化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以期从文化视野中进一步领略诗歌创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文化学角度出发,比较许渊冲、龚景浩不同译者的唐诗译作,分析译者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和对文化意象理解的差异在唐诗译作中的具体表现,认为译者只有了解原诗的创作背景,体会所涉及的文化意象,对原诗的内容、结构和韵律进行全面审视,才能准确表达出唐代诗歌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和紫有关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描绘,而是诗人受唐代多元文化薰染下的产物。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紫文化。发掘李白诗中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为研究李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新诗都注重意象的运用,中国新诗也常常借用古典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思。新诗中古典意象的运用遵循古诗的审美原则,然而在意象的内涵、作用以及用法上却又与古诗的意象有所不同。新诗中的古典意象与古诗中的意象相比,不重视固定意义而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不追求“立象以尽意”而追求“具体化的感觉”,不从“兴象”中显现“隐”的含义而用词语对意象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既包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又涉及到深层的文化意蕴,所以文化意象翻译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首诗的整体翻译效果,然而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各有不同。本文以《春怨》为例,从文化意象处理的角度对比赏析了六种英译文,并简要分析了不同的策略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周兰梅  徐剑 《海外英语》2011,(10):236-237
该研究从中心意象和意象群两个概念着手对《西风颂》两篇译文中意象转换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王佐良译文既准确传递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又保持了诗歌译文各章节中文化意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基本单位。不同的意象决定了不同的语言编码,不同的语言编码体现了不同的意象。这一现象对同一意象的不同编码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识读。本文通过分析张继"枫桥夜泊"的两个译本,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应对其中的意象仔细识读并进行意象编码,使译文读者获得于原文读者最贴近的意象识读。  相似文献   

20.
王维田园诗歌中空山意象的图形——背景分离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王维(AD701-761)田园诗歌中的意象是文学评论的焦点之一。但以前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过分地强调意象的情感功能,将意象视为一种叙事技巧,在其田园诗歌中主要起到象征和暗示的作用,而忽略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去考察其田园诗歌中的意象的认知功能。本文将应用用图形——背景分离理论,对于“空山”意象在诗篇中的认知功能加以描绘,并分析意象如何在同一诗歌文本中同其它意象发生互动,从而形成图形——背景分离模式,并构成王维诗歌的“以画入诗”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