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3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前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边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2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2.
对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球队32场比赛的90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阵地进攻进球数位列各进攻形式之首;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路线;进球前通过传切配合是进球数最多的技、战术手段;经过2次传球的进球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徐洋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26-27,4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第14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只球队的7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西班牙队一共打入12粒进球,场均两球,场均进球数列各队之首,进球数与成绩排名相关性不显著;西班牙的射门区域集中在罚球区,其中球门下部是进球的主要区域;由中场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下半场进球率高于上半场,其中最后15分钟进球数最多;中场是西班牙队进攻的主要发动区域;抢点脚射是西班牙队射门的主要方式,脚内侧技术运用较多;进球前传球三次以内进球数最多,三次传递以上无进球。  相似文献   

4.
闫涛 《新体育》2023,(8):110-112
第22届世界杯于2022年12月18日在卡塔尔圆满落幕,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本届世界杯冠军阿根廷队所有7场比赛的15粒进球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阿根廷队的所有15粒进球主要集中在梅西和阿尔瓦雷斯两人身上;场均进球数为2个,淘汰赛阶段的场均进球数则高于小组赛阶段的场均进球数;上、下半场进球数平均,主要集中在上半场后10分钟阶段和下半场阶段;进球局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正面;射门方式主要以接球直接射门、停球调整射门和个人带球突破三种方式,射门的脚法主要由脚内侧和脚背内侧两种;进球前通过5次以下传球的进球效率则高于5次以上传球的进球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4届欧洲杯的进球数趋于稳定;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进球数下半场多于上半场,90min比赛的最后15min为进球数最多的时段,进球总体趋势呈波浪型递增形态;进球以直接脚射方式为主,头顶球进球比例较上届比赛有大幅度提高;前锋进球最多,中场其次,后卫最少;前场中路和前场边路传球是助攻的最优方式,进球前获得球权的主要手段为抢断,而任意球进攻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利用防守失误得分是不可忽略的得分手段;经过10次以下传球后的进球数占到总进球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39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中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是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定位球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分析,结果表明:比赛最后阶段76~90min进球数最多;进球前的最后传球以中短传为主;射门进球区域主要在2区;定位球共进球49个,占总进球数的33.33%。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6年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24支球队51场比赛的105个进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届欧洲杯赛进球总数明显高于历届杯赛,但场均进球数却呈现下降趋势;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又以罚球点前后的大禁区线和小禁区线之间的区域为主;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进球方式以抢点直接射门为主要得分方式;进球射门部位以右脚为主;球进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球门下部,又以球门左下角进球最多;进攻形式以中路进攻为主;进球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场的最后15min以及下半场开场的前15min之间;进球前经过0次传球进球率最高,经过4次传球后进球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球队31场比赛的75个进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的进球数,且各时段的进球随比赛的进行逐渐上升。进球的主要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仍然以脚射进球为主,头球的数量有所增加,提高了足球的立体型技战术水平。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然是前锋队员,中场队员的进球数增加,后卫队员进球数最少。边路进攻是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定位球也是本届欧洲杯进球的另一种重要的进球方式。进球传球次数符合足球获胜公式规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参加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16支球队,共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本届欧洲杯足球赛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各时间段进球数逐渐上升且延续到补时阶段;在时间段上来看,进球时段最少的是0~15 min,进球最多时段是76~90 min;进球方式主要以脚射为主,另外头顶球已成为现代足球高空作战的主要得分手段;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2区和3区;比赛中进球的进攻形式以边路为主,但定位球战术已经成为现代足球中不可缺少的战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亚洲队的失球分析,找出了亚洲队的问题,结果表明;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因素是盯人不紧和未封住射门路线。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区域是大禁区的中路。亚洲队失球球权来源主要是前场抢断和中场抢断。亚洲队失球时对方进攻方式主要是阵地进攻,其次是快速反击;在对方进攻路线上,中路和边路相差不大。亚洲队失球时对方射门的防守状态主要是弱干扰,其次是无干扰,强干扰较少。亚洲队失球时段主要是第5、第6和第2时段,下半场失球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12.
第13届欧洲杯八强球队进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第13届欧洲杯八强球队的进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强球队加大进攻投入,攻击力强于其余球队;讲究整体战术,对比赛有很强的控制力;强调进攻效率,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球队。  相似文献   

13.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中进攻的传球次数及效果、发动至结束场区、进攻中断的原因、创造进球的最后进攻手段、中国队与世界及亚洲优秀队伍对比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届杯赛整体上传球次数越少,进球越多;传接球是导致进攻中断的主要原因;边路传中和中路传切配合是创造进球得分的主要进攻手段;中国队在控球能力上较世界及亚洲优秀球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和RSR综合评价等方法,对2011年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各支球队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队在与亚洲球队的数据比较中,与韩国队相比有较大差距,略低于日本、哈萨克斯坦。据此,中国女子手球队要提高在强对抗的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将快速进攻作为中国队的制胜法宝重点训练,强化个人突破能力,减少失误;建立更加严密的多层次的整体防守体系;培养优秀的守门员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尽快完善中国女手联赛体制;扩大手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的射门和进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进球主要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以脚射为主,而抢点脚射得分最多;由中路发动进攻是进球主要进攻形式;比赛的最后60min-75min是进球的高峰,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16.
第18届世界杯决赛亚洲球队失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韩国队的出局,亚洲球队在第18届世界杯决赛小组赛结束之后全部打道回府。本次世界杯总共有4支亚洲球队参加,4支球队在12场比赛中,共进球9个,失球24个,战绩为1胜4平7负。这样的成绩比起4年前亚洲球队l支进人16强,1支进入4强的战绩看起来似乎是一泻千里,但比起4年前的  相似文献   

17.
就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失球,对当今世界各大洲最高水平足球队在比赛防守中所暴露出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四大洲球队其失球的主要因素均以盯人不紧所占比例居首位;欧洲和美洲球队在比赛中的防守能力总体要好于亚洲和非洲球队;前四名球队因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在失球的防守中各有不同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四名球队与亚洲球队前场30m区域应用边路传中战术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比较,探讨世界强队与亚洲球队应用边路传中战术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前四名球队应用边路传中战术的场均成功次数、场均成功率及效果比亚洲球队好,对传球区、目标区的选择更平均,左右两边路应用更平衡,采用外围性与肋部传中相结合的战术,传球线路的可选择性显得更丰富。亚洲球队的传中手段单调,对肋区的利用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历届世锦赛8强球队洲际分布,并结合本届世锦赛各队表现,认为当今世界男篮发展的格局是欧美两洲球队仍然领先,欧洲球队整体势力上升明显,非洲进步较快,而亚洲依旧提高缓慢。对中国队与各集团球队之间的实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队与第一集团球队相比实力差距较大,取胜希望渺茫,与第二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超长发挥有战胜他们的可能,与第三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对手实力不可轻视。因此中国男篮要在2008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创造分组优势基础上,要发挥自身优势,力从根本解决世锦赛上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