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语言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是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高师声乐科目中强化民族语言教学,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民族语言教学,首先应树立民族语言文化意识,深入研究中国民旅音乐的风格,准确把握中国作品的演唱特征;其次,重点抓住歌唱中的“字”、“味”、“声”、“情”与表演;再次,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修养。  相似文献   

3.
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而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消失,那么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的市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现在城市中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对本民族语言学习缺少敏感性的现象。通过对产生现象的系统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翻译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翻译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即文化自尊与文化自重的教育.只有加强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加强本民族语言的修养,才能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再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已经成了外语教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本身、教材内容和教师。其中教师因素是文化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提高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水平,教师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覃俏丽 《现代语文》2009,(8):124-126
学习者学习和运用商务汉语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商务汉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因素,如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言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和表达方式,以及民族心理、性格影响下的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观等等.本文从对商务汉语教学目的、学习需求的分析出发,着力探讨了商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语用规则及其教学.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异质文化,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商务汉语词汇的文化因素及语用规则,跨越文化障碍,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发展史上,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外语文化的了解和对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弱项,而且在长时间的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一直都是学生能够学好英语知识、了解英语深层所包含的文化意识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行的格外的重要,也一定要注意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中的各种细节,使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推动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文化意识的概述阐述了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化模因揭示了话语传播及语言和文化进化的规律。民族语言文化模因因子使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发展。要促成多产性强、保真高度和长寿性强相结合的民族语言文化基因,并加快民族语言文化模因模仿过程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模因理论研究有助于我国民族语言文化健康、有效和积极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地区是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区之一。该地区的达斡尔民族语言文化逐渐汉化,日渐衰弱。以人类学视角关注民族语言的传承中的问题,提高对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加强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完善民族语言教学是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民族语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承载了浓厚的西方(尤其英美)文化信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旨在消除文化中的文化障碍,进行积极而又高效的文化翻译。要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首先要了解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以更好地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英汉文化知识融入、渗透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就应在语言教学中进行一定文化导入, 而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总体特征将更能增强学生对此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本文引入文化源的概念, 尝试以文化源头导入的方式为先导, 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并结合文本用霍夫斯特德所提出的文化模式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凌云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3):52-54,57
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文化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素养的习得贯穿于整个英语翻译教学过程。文化摄取的内容有以下几点:按词的文化史涵义翻译,使学生掌握词语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采用"借义法"翻译,以丰富本民族文化;让学生注重文化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避免词汇链错位现象;教给学生运用"意译法"及"加注法",以增进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反映,并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学习也即文化学习(Hall,2005:66),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全球化要求我们对英语文化教学重新审视。英语文化已不仅指英美文化,也包括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全球文化意识。要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实施文化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的探讨,强调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并针对传统的语言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文化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冲破母语“文化束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蒙古族学生的汉英翻译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在教学中应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加强中国文化因素的导入,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从文化角度对翻译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能力。汉英翻译要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策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交际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在语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掌握文化导入的方法与途径,理解其重要性,并针对大学生对外国文化了解甚少的缺陷,有的放矢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针对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论述了文化导入需遵循的三个原则,最后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命题,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缺乏对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会经常导致英语学习中文化干扰,文化休克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应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当作英语教学的有机部分予以重视。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西方文化基础薄弱,课时少这一特点,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讲授应遵循实用性原则,针对教材出现的具体的文化现象随语随文加以诠释,帮助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英美原文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20.
何冬兰 《海外英语》2012,(6):97-98,10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语言学习也不应该仅限于词汇和语法,更多的应该是文化的渗透。文化因素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必要因素。文学名著是语言的精华运用,且通俗易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佳材料。该文以《百万英镑》改编小说的教学过程为例,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以名著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促进英语整体水平的提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