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后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在英国具有显著地位。先期卢梭的浪漫主义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有很好的体现。《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显著代表作,又是一部基于法国革命背景而诞生的浪漫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浪漫精妙,感情激动澎湃。本文主要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李婷 《文教资料》2006,(13):139-140
《双城记》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如果说《双城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巧合?为什么作者既同情老百姓的革命,却又对中产阶级毫无保留地赞美?这一切都和《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关,《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两种,其一是人道主义叙事逻辑,人道的观点使作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以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待所有的人,因而小说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其二是为追求市场效应的趣味逻辑,因此小说有浓重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进行简要介绍,从《双城记》的相关评论入手,说明从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析的审美价值,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对《双城记》的叙事视角进行讨论,总结狄更斯的小说叙事手法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双城记》于1859年问世,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众所周知,狄更斯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杰出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形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赞扬他是“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他所写的《双城记》,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情节结构独具匠心,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杰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狄更斯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动笔写《双城记》,这是与英国当时阶级斗争形势分不开的。英国是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     
《双城记》是一部直接展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因为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之间,故名《双城记》。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其中尤以《双城记》为代表。《双城记》的写作背景是18世纪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小说主要通过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表达对劳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倡导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主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曲妍 《林区教学》2013,(5):26-27
在名著长廊中,《双城记》谈不上鸿篇巨著,仅仅31.5万字,但结构确实是少有的奇警。基于此,就《双城记》的人物网设置、悬念的带出、语言中的东方式婉约,以及人物面临腥风血雨的温情与安详来分析《双城记》中的艺术,以期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原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经过刻苦自学,深人社会生活,创作出《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双城记》等惊世之作。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大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成功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1933年完稿,是老舍先生现存文稿中最奇特的一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历来老舍先生的研究者在研究时有意避开的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之深刻又使这部小说的价值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猫城记》这部作品的寓言性文体分析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并解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现实预言性。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的《双城记》是其作品中流传最广的著作之一,该小说中的"双城",尤其是伦敦,一直以来更是文学评论家所关注的重点。《双城记》中对于双城的描写极为生动,景物描写细致可感,似乎又将读者引回到了19世纪风雨飘摇中的巴黎和暴风雨前夜的伦敦。在看似精心设计的环境描写和场景设计下,小说又隐约通过双城传达了一系列特殊的情愫,这既反映了作者笔下两座城市的矛盾共通性,也从一定层面上透露出了作者对于双城,尤其是双城之一的伦敦的矛盾心理与感情。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狄更斯因其作品《双城记》中的“暴民”理论而颇受非议.结合加缪的存在人道主义思想,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两组主要人物:压迫者一反抗者;复仇者一复活者,以揭示狄更斯与加缪这两位人道主义文学家之间的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14.
《猫城记》是老舍的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现代讽喻小说。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讽喻艺术,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主题蕴涵在小说的故事中。文本解读者必须正确分析解读与小说主题有关的讽喻性事件,揭示出它们潜在的隐喻性含义,进而正确理解小说的讽喻性主题,同时获得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其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双城记》《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匹克威克外传》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以流浪汉小说体裁形式,将匹克威克主仆与其三位好友游历全国的遭遇见闻,以轻松幽默、滑稽荒诞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深刻地讽刺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繁荣下的种种问题。小说大获成功,《匹克威克外传》作为世界名著之一,其幽默讽刺艺术值得我们好好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双城记》是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巨著,小说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徳法奇太太就是其中一位。徳法奇太太虽然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在整篇故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学评论家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对此部小说进行过大量研究,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无意在德法奇太太是善是恶上做出绝对性判断,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德法奇太太的性格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逐渐由善变恶以及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她双重身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本对照分析的方法.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对《猫城记》与《格列佛游记》作了综合比较。文章认为,两部小说的讽刺锋芒均有两个主要指向:一是对时弊的讥讽、揶揄与抨击.二是对人间百态的审视和对人性、国民性的嘲弄、议论与批评。同时,两部小说在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上,都既借助于夸张、反语、含蓄渲染等传统辞格,又具有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色彩。文章着重指出,相对于老舍早期创作对外国文学曾有过一招一式的借鉴,《猫城记》对《格列佛游记》这一主要范本的长处更能融会于心.更能得其精髓,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8.
《双城记》是一本经典的小说,其写作的背景法国大革命,于是对革命的表现就被认为是作者的历史观。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作者狄更斯阐释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的最好的工具。狄更斯在小说中除了以细腻的笔墨展示了贵族的残忍,同样也展示了革命群众非理性的破坏。残忍,狡诈,恶毒是小说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是围绕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展开的.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三类人物的代表:封建贵族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革命群众的代表伐石太太及理想人物--卡尔登和梅尼特.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够帮助读者对于《双城记》思想的准确把握,并能从中得到我们对于现世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20.
《双城记》是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作为背景写出的一篇历史小说。本文主要介绍了《双城记》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根据这些故事情节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不同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