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职院校学生在同龄人中通常扮演的是"失败者"或"低端成功者"的角色,兼之面临家长的过高期望值和社会就业的过大压力等诸多因素,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理性的思考,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较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体系.其目标有三:一是解决极少数“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预防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三是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完成三大任务,即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辅导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引领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要使学生将来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健康地去生活,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这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由于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上一些学校还没有跳出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荒漠”现象,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要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心理脆弱。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中,渐渐地就…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众多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笔者结合体育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谈几点实施途径方面的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只做单方面的教育者。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心理素质对学生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重要影响。教师的不良言行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和“师因性”心理问题。教师人格的完善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该而且也能够和学生共同走向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并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因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精神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失调的现象越来越凸显。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师源性”心理障碍正在增加,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高校领导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一、心理健康教育需澄清的几个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活动。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恰当地有效地应付现实生活面临的各种压力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进行情绪调节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 ,为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这是片面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 ,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 ,应当是“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而不是仅…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培养。提出将研究视野从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并依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五点建议。最后,提供了“遇到困难我能坚持”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具有服务意识。在为学生服务的诸多内容中,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所作的服务,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为小学生做好“心理保健”。一、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同样,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透过学生的表现,明了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得到无形的渗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当代高师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笔者对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重新构建,认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问题的诊断能力、采取策略解决心理问题或促进心理发展的能力。并提出了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总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当前“两课”教师存在着情绪低落、焦虑、过分担心、缺乏安全感、睡眠障碍、内心冲突、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要解决教师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为教师“减压”,需要“两课”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方面。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调节,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六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竞争环境激烈、父母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多动行为的心理问题是干扰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常见心理问题。探讨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有多动行为学生的转化,体会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省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我校于九四年承担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在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在学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教育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误。概念界定混淆。当前对中学生心理康教育的主要误区首先是对心理问题念界定的混淆,尽管现在人们都在讲,不断地强调,但是对心理问题的真正义并不清楚。不少的人把中学生的心问题和心理疾病混为一谈;把心理健教育的过程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过,以致于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气氛浓,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意识较,造成部分中学生“谈心理色变”,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神秘感和恐惧感,有的甚至持鄙视态度,更不用说通过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互动心育网络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育”),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现代互动发展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在互动中自主建构而成的。据此,我们积极构建“师生互动”、“亲子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