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培青 《生物学教学》2011,36(11):65-65
单倍体育性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介绍单倍体的概念和来源,并结合实例解析单倍体的育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88页对单倍体特点的描述是“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那么如何理解“单倍体的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识记);(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识记);(3)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理解);(4)理解单倍体及多倍体的特点,并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比较(理解应用);(5)理解多倍体、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优点2.能力性目标:(1)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  相似文献   

4.
在遗传学教学中,对单倍体这一名词概念的解释,主要是针对二倍体生物提出的。因此,涉及到多倍体生物产生的配子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这样的问题时,学生感到混淆不清,难以理解。为了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单倍体这一概念,本文从以下方面作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单倍体育种是一项育种新技术.这门新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培养技术或生产应用,我国都处在世界先进行列.所谓单倍体育种,就是用诱发单性生殖(如花粉培养和孤雌生殖)的方法,使杂交后代的异质配子单性发育,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系,再进行选育的育种方法.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一是能够控制杂种分离现象,缩短育种年限;二是能提高选择效率;三是花粉培养在室内进行,几乎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干拢;四是可以配合杂种优势利用,进行“稳定杂种优势”的试验.此外,还可以节省育种田的土地和劳动力;对现有混杂和退化的良种进行提纯复壮;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与分离的困难;快速培育异花作物的自交系;利用孤雌生殖的单倍体能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中避免多代国交,大大缩短转育年限.鉴于水稻单倍体育种有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大上快上的需要,我校组织了业余新技术育种科研小组,进行水稻单倍体育种试验和教学.两年多,我们进行了如下一些试验:常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五育”并举,教师在把握整体育人的完整性、复杂性和生成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爱阅读、善阅读是实施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育者可以阅读、融通五育培育要素,蕴德智体美劳等育人点于学生阅读实践的深刻体悟中,让学生在基于阅读感知、理解、思辨和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五育协同转化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教学及各类习题辅导中,常会碰到关于某种情况下某生物体是否可育的问题,但由于中学教材中对此问题并没有全面深入的阐述,加上有些教师常会根据经验给学生灌输一些不准确的判断,如"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二倍体是可育的",等等。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便会套用这些结论,有时就会得到错误答案。学生很是茫然:到底几倍体是可育的,几倍体是不可育的,怎样判断?大家知道,影响生物体是否可育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决定于减数分裂能否产生正常的配子,这与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个数及染色体组的来源与组成密切相关。染色体组是指生物体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学中,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等重要概念,尝试进行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帮助学生习得、理解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常常在思考:何谓"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承担"教"和"育"的职责?从字面理解:教,即传授知识;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学生。换言之,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里,"育"的内容,又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学校的道德教育,被认为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或品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现 ,“单倍体”知识点的教学 ,可以说是难点中之难点。显然 ,二倍体自交后代是二倍体 ;四倍体自交后代是四倍体 ;由于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所以三倍体不能自交产生后代 ;而单倍体自交后是单倍体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关键必须弄清单倍体是否可育 ?能否自交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也就是说 ,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都是单倍体。因而从来源上看 ,单倍体的产生有二 :①在自然条件下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 ;②在人为条件下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也能得到。从单倍…  相似文献   

11.
作者拟通过三个常见问题:第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不是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必要条件;第二,单倍体是不是一定不育的问题,需考虑题目中特殊的情境;第三,多倍体生物在什么条件下才符合可育的探讨,以期学生走出知识误区。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62-64
阐述学生对遗传育种中一些问题理解存在的疑惑,指出对于这些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归纳出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全面分析杂交育种、单倍提、多倍体育种过程,从而逐步延伸其异质。  相似文献   

13.
三体、单体、三倍体和单倍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常见类型,本文从概念、形成原因、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是否可育及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奚素云 《考试周刊》2010,(27):172-173
"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普遍反映这几个概念难理解、易混淆,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理解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教材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理解与判断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感觉弄懂了,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模糊不清。为此,本文提出以下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课本(1990年版)第201页提到“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物长得弱小,而且是高度不孕的。”对这段话可作如下简单分析说明。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可以来自正常的二倍体植物,也可以来自多倍体植物,来源不同,可育频度也有所不同。第一,来自二倍体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没有相对应的染色体与之进行联合,所以只能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去。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全组染色体都进入一个配子中形成可孕配子;几乎  相似文献   

17.
单倍体辨析     
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运用是高中《生物》第五章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因“单”有“一”之意,学生往往容易将单倍体认为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加深学生对单倍体概念的认识,笔者是从下面3个方面来进行辨析的。1.从概念上辨析教材中指出: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在辨析该概念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说单倍体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呢?这是因为,像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像四倍体、六倍体等生物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二个、三个等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的体…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一些人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还不够确切。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么把教育窄化为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么把教育理解为教训,学生有问题、犯错误时,就喋喋不休地训斥。教育实践中总是充斥着“你要怎么样”,而缺少“我们怎么养”。总体来说,“教”多“育”少。其实,教育重在“育”。  相似文献   

19.
王海侠 《中学生物学》2009,25(12):50-51
关于生物体的可育性是遗传变异模块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一类难题。下面介绍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生物体可育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开展“五育”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可从确定教育目标、营造课程生态、建立融合机制、完善融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学校治理、加强资源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