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潘文霞 《考试周刊》2011,(83):80-81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讲,词汇教学不能为教词汇而教词汇,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等的总和,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现方式,是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固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理解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英汉语词汇文化意蕴之不同直接影响对词义的理解。本文主要从英汉颜色、动植物词汇及典故之联想意义的差别谈对词义理解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维度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也必然有所体现,对词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中荚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文化差异,确定造成这种文化缺省现象的动因,进而提出消除由于文化缺省形成的认知障碍的言行认知策略.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语言的本身,而是为了进行社会交际.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英语词汇学习不能忽略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习词汇,又掌握文化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或者说明词的空缺,这种空缺必然会造成语义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词汇和词义联想之中.词义联想属于文化信息差异。这种差异又体现在东西方文化方面。东西方民族在词义联想上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化的载体,同时又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的要素,因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化之间的差异。本以化的群体中心性为出发点,以中英化与词汇的对应关系为基点,从跨化交际的角度,比较详细地探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化缺项与词汇缺项的非对称性,以期达到使语言学习感悟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最终培养和提高语言学习的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方式等。这一切构成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上述种种文化差异必然在各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本文列举一些中学词汇使用的例子来说明英汉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差异是语言差异最直接的体现。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对语言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因而文化差异自然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各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标准,语言规则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阐述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对词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其中词汇是最重要、最敏感的载体。选取汉英两种语言,重点从词汇内涵、构词方法和词汇来源三个方面比较汉英民族差异在各自语言词汇层面的反映,即汉英民族差异的词汇印迹。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词汇的教学看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词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即重视词汇的量,而忽视词汇的质.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 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的解释必然能体现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关于词汇的文化内涵,国内外学者已有过不少论著。许国璋教授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之中 ,并且反映该社会的全部信仰和感情。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和重要载体的词汇 ,它也是与文化息息相通的 ,有什么样的文化 ,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来反映它 ,对词的理解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这种相互关系 ,在两种不同语言中要想找到完全相等的词是很困难的 ,有时即使词语之间的字面意义相等 ,但它们之间的内涵意义仍然可能不同 ,如fat一词从字面词汇意义上讲可与汉语的“胖”和“丰满”对等 ,然而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各自的语言当中。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承载文化内涵和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词汇意义的不对等,从而出现词汇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在语言的各因素中,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在语言的内涵方面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很大。除了词义方面的差异以外,在语用规则和结构方面也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大多与民族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个性的广泛存在,导致了反映人类文化的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空缺,这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而文化空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词汇的空缺上,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词汇空缺的处理是否得当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 语言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必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因此,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种种差异也必然在各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因此,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某种语言,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发展。如果学生忽视这种文化差异的学习,他  相似文献   

1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对等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既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迹。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展示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语言系统中词汇与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本文结合实例从传统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审美价值取向三方面分析英汉动物词汇体现的种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简论英汉词语的文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无关的文字是没有的。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一般体现的最为突出。这是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其词汇必然要映射出该国家或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色彩。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道德价值、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所制约,语言的客观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是铸造在一起的。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种族的不同,语言起源和发展的不同,人们在思维与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操不同语言的人他们…  相似文献   

18.
韩慧 《文教资料》2010,(3):38-39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文化意象。本文从文学词汇之文化意象差异的角度来说明文学词汇这一语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由文化意象的对比分析而导致的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尤其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根基。两者相辅相成,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特征。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沟通纽带。但是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种种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词汇的教学看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词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即重视词汇的量,而忽视词汇的质。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的解释必然能体现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关于词汇的文化内涵,国内外学者已有过不少论著。许国璋教授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胡文仲教授的《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邓炎昌、刘润清教授的《语言与文化》等都对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讨论英汉词汇在所指意义上的同与异,探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