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为高技术产品的分类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并对典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资金运营控制和资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如何科学、规范、定量地综合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初步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一般程序,以期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同时,也试图进一步阐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北京市3家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北京市3家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运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设计了智能化评价方法,并选择了部分典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数据,对该网络系统进行了综合训练。本文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资金运营控制和资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品定量化认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宏起  胡运权 《科研管理》2003,24(1):116-122
为了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认定,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分析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特性和含义,设计了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定量化认定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含义及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相关因素隶属关系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资金运营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有关指标的含义和指标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乐观系数估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涉及到定量指标,而且也有定性指标。为了进行综合评价。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当前关于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普遍存在准确性较差的致命缺陷。在分析了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的乐观系数估分法。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的特点,而且灵活方便,将有力地提高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静  廖先玲 《大众科技》2006,(4):116-117,119
文章在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分解评价模型,并以高新技术企业AN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适用于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跨年度比较的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创新特点和区域创新管理需求,从创新实力、培育潜力、区域贡献等维度构建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评价量化基础指数体系,评价指标由40个减少至27个,客观赋权形成指标权重,通过一级指数和3个二级指数从多维度量化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并可延伸兼容多个年度时间序列周期;进一步利用2008—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进行量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快速提升,创新实力指数和区域贡献指数增长快,但是培育潜力指数下降,为此提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应由数量规模增长转变为规模效率提升,以及调整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导向、增加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供给、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组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迎合性动机视角,选取KY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探究迎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迎合性高新技术认定对KY公司的创新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其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亦较为有限,说明迎合性动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法达到预期政策效果.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维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效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志丹 《科研管理》2010,31(4):9-16
摘要:企业的成长性反映了企业在成长周期中的生存状态,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估有利于企业的自我诊断,有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从宏观管理层面也是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文章在综述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评估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厘清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的判定与分类,提出了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特点的,企业外向度较高,并注重社会效益考核和企业信用潜质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及综合评估等方面构建了系统模型,并以宁波为例,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风险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馨 《软科学》2008,22(12)
将风险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流失管理,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和人才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并采用矩阵分析、层次分析、模糊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估,进而提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浩昌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89-1895
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创新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要想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关键在于促进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分地区以及分省级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其综合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其综合协同程度;(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处于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各省级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较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一、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匹配,提升其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发展速度;二、统筹兼顾,实施差异性地区政策;三、集中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规模是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尤其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回顾已有的企业规模三种测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企业规模测度的因子综合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企业技术联盟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高科技企业技术联盟的概念、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特点阐述了高科技企业联盟动机,针对当前技术联盟成功率低的状况提出了技术联盟的管理步骤和方法,并创新性地采用定量分析法计算联盟各节点位置的有利性,提供选择联盟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性,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实施能力和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且运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  相似文献   

19.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基于上海高企投入、产出、创新力以及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建立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6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指标权重的测算,最终得出近六年来的竞争力评价结果。结论显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发展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产业投入及技术创新力均有所增强,但政策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且产业产出能力持续下滑,基于此,提出两点提升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