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孩子们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就是美术课堂存在的意义。需要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轻松活跃的美术课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笔者教了 9 年的美术课后,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
刘乐 《世界教育信息》2011,(7):53-55,57
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在生活中的影响越发显现。艺术设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引导孩子们去感受生活,领悟美的真谛,从而提高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美术技能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小画家     
黄俊武 《广东第二课堂》2008,(12):F0004-F0004
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鼓励创新,提倡多元化,而美术创作正是最能展现孩子们个性的天地。广东实验中学的初中美术教育,正是本着这一理念,教师们以自身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旺盛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用艺术表现的审美规律去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去体验艺术创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正>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自身素质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特征。幼儿时,美术才能表现:1爱涂涂抹抹、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2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和学校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研究发现,3-4岁时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  相似文献   

5.
史瑾 《教育导刊》2007,(5):44-44
音乐和美术是姐妹艺术。音乐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但两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上是一致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  相似文献   

6.
张雅红 《考试周刊》2011,(21):233-234
信息技术带着独有的魅力走进课堂,不仅仅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更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其独特的功能效果把孩子们引领到一个充满想象的艺术殿堂,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添姿增彩。通过对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我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一晃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已经10年了。10年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的美术老师,在每天纷繁的工作中,我最喜爱的就是课上和孩子们在一起,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每一次感动。唯一遗憾的是,我的头上始终有个"副"字,因为我是一名"副科"老师,每周与一个班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40分钟。在仅有的40分钟里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这便成为了我工作追求的目标,它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学会更加谨慎地去处理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姚悦 《师道》2010,(6):25-26
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它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相同之处。可以说,民间美术与幼儿美术有其内在的共同特性。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活动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从小萌发民族自豪感,感受本民族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林海 《江西教育》2000,(3):25-25
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是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 ,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笔者认为要使这个目的得以实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美术活动时 ,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进行“视、记、创”训练。一、视。美术是靠视觉来感受的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敏锐的美术视觉的基础之上。诸如基本技能训练中对形体、比例、色调等的认识与掌握 ,都必须靠视觉去辨别、发展 ,离开了视觉 ,美术教学很难进行。视觉训练是美术教学的中心。视觉训练可以…  相似文献   

10.
王雅洁 《考试周刊》2014,(25):186-187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在低年级时非常喜欢美术课,在美术本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同伴或老师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涂涂画画,美术课久而久之变成老师或极少数所谓"学优生"展示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在美术课上尽力完成自己语文、数学作业,他们在课堂中感受不到美术带来的乐趣,体验不到画画的快乐。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把美术课堂当做放松的乐园,更有学生显现出  相似文献   

11.
漳平市宝娘幼儿园以开展省级美术课题为切入口,对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等进行实践与总结,以期在美术活动中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一、抛开点线面,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去激发孩子对学习美术、探索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以传授美术基础知识为主,即以知识体系为主体的课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课程要求换来的是大多数孩子对美术的厌恶,何谈用美丽的色彩与线条去发现美,感受美呢?  相似文献   

13.
正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人们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必须以可视的形象反映生活。美术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认真观察、加深印象、反复比较找出基本特征,运用线条、形状、体积、色彩等形式表现事物。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促进学生美术基本能力的形成,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线是表达物象艺术的一种工具。在绘画中,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同时并存,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视觉中,线的功能与审美有很大的差异。几何上的线往往是形的塑造者,在这方面,线有功能但无艺术审美特征。然而,美术中学生对线的功能与审美特征的感受和认识,对线功能与审美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  相似文献   

15.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为此笔者对中学美术课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试以开放性学习过程、拓展性思维培养、合作性情感交流为线索,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美术鉴赏是指通过自己的视觉感知、实际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进而获得审美享受,同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本文首先指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而,提出了强化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以期对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希 《小学生》2013,(9):55-55
借花卉博览会在本市召开的机遇,我以花卉为题材尝试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和探索,这不仅使学生的创作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孩子们对大自然更亲近,增添了对家乡的热爱,更赋予孩子们一双乐于且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会感受美的心。一、探究:绘画教学的主线第一阶段:活动准备。确定主题之后,我领着学生来到校园把所种的花卉观赏了一遍。学生认识的并不多,我就让他们实地观察或向别人请教,查阅书本或上网找资料,我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的过程是生成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如何将学生的内心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这就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形象思维一般是指用自己的独特观察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象思维。下面就我在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形象思维启发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快乐心境,生成兴趣与好奇心,激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孩子们的作文创新能力。因此,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以下探索: 一、走进大自然习作教学法   每年根据不同的季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组织活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星转斗移。春天去看梨花、桃花、杏花,让学生感受春的明媚,寻找春的脚步,欣赏春的美景,目睹春光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夏日到海滨,让孩子们看一看这广阔无垠、波澜壮阔的大海;让孩子们去领略大海的博大胸怀;让孩子们去感受海潮带来的迎面扑鼻的凉意。秋天深入至农田、果园、菜园,参加…  相似文献   

20.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