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实践中,由于对随文练笔意义的理解存在偏差,不少教师片面强调频率和次数,忽视了切入的时机,更有甚者,随文练笔偏离于文本,脱离生活情境。一系列随便现象导致了随文练笔变了"味"。因此,只有合理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教材,从教材中吸取养料,有效地为学生开拓一条写作之路,才能保证随文练笔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文练笔是指利用阅读来进行写作训练,达到在边读边写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随文练笔具有"内容短、方式活、节奏快"的优点.随文练笔紧跟阅读教学,内容形式多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是一种颇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习作方式.随文练笔说来容易,但做来很难.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把握准确练笔的时机,确定选择练笔难易的程度,最重要的是要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随文练笔不仅能有效将课文所学和写作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随文练笔板块,旨在通过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课文的影响下,学会模仿,学会写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励下,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随文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随文练笔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在随文练笔的教学中,可以巧妙设置"支点",架设学生随文练笔的阶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依托课文,随文练笔,是一条值得架设的支点。教学设计就像一架梯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至高点,让学生去摘取那颗最美的星辰。  相似文献   

5.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文练笔"是一种根据教材内容展开的一种有效的读写训练方式。教师先要对文章中心思想、情感态度、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进行研读梳理,结合课标要求、教学要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随文练笔训练点。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现状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读写训练平台,合理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深入阅读分析,进行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拥有写作的同步收获,让学生在积极和快乐中进行读写训练。  相似文献   

8.
课堂练笔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形式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小学课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它和课文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以仿写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随文练笔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练笔以它独特的写作形式,在语文课堂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随文练笔也称课堂小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而进行的一种微写作训练。这种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壁垒,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得读与写的结合相得益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虽然也注重读写结合,无奈为了让位于读和说的训练,对于随文练笔只是蜻蜓点水,以期形式到就行,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  相似文献   

10.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它融读写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随文练笔的关键是找准练笔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捕捉文本情感点,挖掘文本空白点,找准文本仿写点,关注文本拓展点"四方面谈小学中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以期能以随文练笔夯实学生的写作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巧妙选择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写作辅助手段。近年来,颇受教师的青睐。但是,现实教学中由于理解偏差等原因,随文练笔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看起来"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里笔者试着为其诊断,以探求随文练笔存在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学生的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现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即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小语教材语言规范优美,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仿写典型句段、倾吐阅读心语、拓展故事情节和改写古代诗文都可以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吴艳珍 《天津教育》2021,(1):134-135
随文练笔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下随文练笔这一重要语文教学方法并未得到高效运用.面对一些教师的不理解、不重视和不认真,必须明确随文练笔的"随"与"不随"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真正做到工于阅读、逸于写作,不断提升效率与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素材,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随文练笔培养了学生"想写"的意识,激发了学生"乐写"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会写""善写"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最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自由的创作空间。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钻研教材,找准读写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通过"利用插图""补充空白""续写结尾"等方法,结合相关课例,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思维能力较弱以及语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的意义1“随文练笔”使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联系更为紧密。所谓“随文练笔”,就是紧紧跟随课例的教学训练写作(一般是指写句子或写片断)。很显然,“随文练笔”有它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与“阅读”结合得更紧密,具有即时性、周期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随文练笔,是引导学生巧妙运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功能,根植于语文教学最常规、占据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之中。随着课改进程的深入,教师对"随文练笔"也越来越青睐。文章通过对教学实际中常练笔却依旧不会写作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随文练笔作为打通阅读与写作通道的重要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但在有限的课堂中,学生在越来越多的练笔中,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了低效、无效的尴尬现象。一、随文练笔低效现状的描述1".隔靴搔痒式"——练笔笼统空泛面对记人类或者抒情类文本,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安排总结性的随文练笔: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心中涌动着怎样的话语?学生看似埋头奋笔疾书,其实语言空洞,如同隔靴搔痒。例如,在教学《永远的微笑》时,学生都被叶欣的精神所感动,学生在总结性话语中都出现了相似率极高的"叶欣您真伟大"等套路式的语言。这种随文练笔,学生只是将课堂中的发言进行逻辑性整理,语言上并没有获得本质的提升。加之由于时间仓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