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引领孩子们感悟名著课文"篇"的魅力之余,还应激发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指导学生从单篇文章阅读走向长篇作品的阅读。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一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层层深入地体味文本内涵,学习巴金语言平实的特点;二是适度拓展资料,丰满人物形象;三是略读《家》的几个片段,带着学生走进这本小说,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影子,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小说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在与文本的交流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对优秀课文开展"三度"品读,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解读文本,获得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能力的重要渠道。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创新阅读课堂教学?本文以《触摸春天》教学为例,阐述了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一、在品读中揣摩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之上,而品读作为朗读的创新形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7.
贝内特·塞尔夫说:"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理解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两种,在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采用的阅读都是浅阅读.但就像培根所说:"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我们的教材中总是不会缺少一些需要细细品读的作品,这些作品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作品时,不仅需要教师立足文本、走进文本、重视文本,还需要教师把握适合学生品读的"着力点",从而实现有效品读.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鸟语》是一篇童趣盎然、童心昭然、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视野,情真意切地写出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趣走进课堂,带着好奇走进作者,带着深情走进文本,真心体验,真实表达,真情酿造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追本溯源,要从语言的学习这个根本点出发,根植于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潜在教学价值,并巧用课文,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体会文本的韵味和人文精神,同时,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丰富语言、迁移运用,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理解与认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课文,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语感。一、在品读中引发阅读共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了解……  相似文献   

13.
品读能让学生将文本无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抒情?一、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堪称经典,不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颇具特色,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读文本,以避免挤去应该给学生充分阅读来感悟文本的时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伪。任何离开了文本语言、脱离实际的训练,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脚踏实地,切实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文本语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那阅读教学,应如何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性和蕴含的意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广泛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品读,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文本品读的实效却成了一个瓶颈问题。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品读却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6.
<正>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作品或喜,或悲,或高兴,或无奈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品读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文本特点,让品读扬起情感教学的风帆,让学生在品读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品读文本"对比点",在揣摩中感受情感纵观各类情感题材的文章,每个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如有些文本通过鲜明的对比,能使读者的情感在对比中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如何抓住这类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加强了对阅读的教学指导,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没有深入对话。而品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一、在品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本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要对文章细细品读,品出文章的真意。但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描写,是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语言智慧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慢慢的"悟"、细细的"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语言智慧,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一、品析关键词,感知文本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语言优美,文字凝练,一些起"画龙点睛"的关键词意义丰富、表现力强。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揣摩、推敲和细品,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智慧,从而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魅力。这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会和感受。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获得思想启发和审美体验。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品读语文课文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这样三个策略:一、搭建对话平台——高效教学的着力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话题",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案例:《孔乙己》学片段:师:刚才同学们从人物语言的字里行间发掘出了潜含在语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