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但它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教材进行巧妙地加工,使教材更加富有挑战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给教材"变脸",让它更加富有挑战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学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富有挑战性,要在学习内容安排、情境创设、提出问题等方面富有挑战性,从而达到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思维、挑战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潜能的目的。一、学习内容富有挑战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目前由于受教材、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数学教学平铺直叙、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魅力。久而久之,学生渐渐感到数学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必须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必然被枯竭为教师“教教材”与学生“学教材”,那就难以实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山: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要极具挑战性且富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欲望。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面向现实,结合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的情境作为学习的情境,使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支撑,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8.
李志云 《学周刊C版》2014,(6):152-153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要极具挑战性且富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欲望。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面向现实,结合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的情境作为学习的情境,使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体验到"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的理念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主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小学生就能够获取相当多的成功。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笔者比较充分地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为小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也是小学生互动交流乃至创新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前提。一、成功体验挑战性内容是绽放多元色彩的前提小学数学教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无所不在,数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而言之,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是有价值的。而新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空间和弹性,对教材单薄的理解和单一的处理及使用都会直接影响着教材最有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中,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能自觉地、顺利地展开,从而激活思维。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教师要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如果一味地固守“教材决定论”,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利用现有的有限的教材对学生实施着以教材为本的数学教学,完全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放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进程限制于数学课本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会解几道书上的习题而已,教材怎样说教师就怎样教,  相似文献   

16.
教材例题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文本载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首要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上,巧妙创设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身到自主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各种能力。《数学课堂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本一般是指教科书.即教材.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