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丝”文化在网络环境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粉丝”文化社区的形成有赖于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两种机制的合力。本文重点考察了“粉丝”社区的网上传播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其网下传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与现实“粉丝”文化及其他网络社区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粉丝行为和偶像崇拜的影响与个人的自我德育过程有关。本文通过粉丝现象、网络时代对德育的影响、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新特征等方面对网络时代粉丝文化与德育的相关部分进行分析,总结网络环境特点对于个人"自我德育"过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粉丝"及"粉丝"的两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词"粉丝"是指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亚文化群体.从这一特殊文化群体的一教性和特殊性着眼,认为粉丝首先扮演着忠实而又挑剔的文化产品消费者的角色.选择可以"生产"出特别意义的文化品牌,并且异常忠实于那些"品牌".粉丝"借题发挥"式地阐释、"椰用"文化文本,以谋求建立话语空间、倾诉内心渴望或平民价值现.  相似文献   

4.
刘臻 《语文知识》2009,(4):34-35
与昔日的追星一族相比,网娱时代下的粉丝文化呈现出多种新的表现形态。而在网娱文化中,粉丝群体的网络创作和网娱社区的出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在对这些新现象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试图对当下的粉丝文化在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位置进行观照,并对粉丝文化的性质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相似文献   

6.
“饭圈”主要是以明星艺人的粉丝为主导所形成的一种圈层化人群。他们高度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创生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圈层文化。当前国内饭圈呈现出年龄低龄化、趣缘圈层化、行为组织化和情绪极端化等特征,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较大冲击,亟需加以正确引导。饭圈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群体,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为:消费主义盛行、流量至上逻辑、网络暴力恣肆、境外势力渗透、价值导向虚无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规避饭圈文化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主导性、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粉丝经济具有文化学、经济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从文化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产生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价值取向;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是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的必然,并在资本的推动下成为网络文学新盈利模式;从文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构建了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新型接受关系,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创作、消费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青年报》2021年6月16日A02版报道:中央网信办决定,6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鼓动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以及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刷量控评等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科技世界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正在迅速崛起.当互联网也成为全球性文化时.由此衍生出新的网络文化--网络"客"文化.网络"客"文化是一种在后现代主义下催生出的模式,它具有独特的传播模式和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丁慧民  任敬  马文静 《文教资料》2011,(11):228-229,186
作者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安徽三所"211"院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于大学生"粉丝"群体的消费心理、文化社区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和极端粉丝行为的相关特点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粉丝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模式下具体系统的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日本曾经是一个农业岛国,在深耕细作的稻作农业社会中,期盼五谷丰登、渔业丰收、人丁兴旺、延年益寿、平安健康的祈福观念与大陆农业国家没有太大的区别。日本的吉祥观念深受中国大陆的影响,吉祥物既有大陆文化的继承也有岛国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一点从“和纸”制品如提灯、风筝、扇子、唐纸、千代纸图案以及青森大型灯会造型等与“和纸”有关的文化事项中得以窥见。透过具象的文化载体以及文化符号,可以从更深层面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谢耳朵T恤现象",聚焦流行美剧粉丝在自我身份认知过程中缔造的文化传播模式。经过比较与分析,认为流行美剧的粉文化传播,既脱离不了现实基础,也需要多方合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化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挑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社会化的挑战,大学生网民主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贺盈 《重庆师专学报》2006,5(3):106-110
以广告和时尚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时尚、大众文化、时尚文化这些基本的概念。从时尚文化对广告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广告反映了时尚文化;广告对时尚文化起到推助作用;广告巩固与延续时尚文化几个方面,论述了广告与时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时尚文化的时代性、迅速性、下行性、周期性四个特征,提出如何利用时尚文化的特征来最精准地达到广告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粉丝”作为泛娱乐化时代下新崛起的一个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面对大众质疑和批判的眼光,他们事实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极端狂热,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正日趋理性;另一方面,青少年“粉丝”在娱乐化浪潮和消费主义的双重驱动下表现出的过度沉迷及盲目消费的倾向,也亟需相关的社会力量予以矫正。为此,学校、家庭及媒体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对青少年“粉丝”的心理和行为加以引导,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儒家服饰礼制、佛教人体美学和佛教造像服饰的中国化特征以及传统儒家服饰制度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佛教的服饰制度在人体美学思维观念和服饰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以此探究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众文化的狂热崇拜者,粉丝群体对大众文化的追捧和痴迷催生了一系列持久而广泛的消费行为和文本重构过程,现代个体的自我陶醉和自我狂欢行为无形中也被放大。本文从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方法出发,对时下流行的美剧背后的网络字幕组进行粉丝文化解读,阐述分析了粉丝行为的主动性、生产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古代的诗人们以他们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广阔的诗歌艺术天地.在品读诗歌过程中,我们发现酒、茶、禅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酒、茶、禅中诗歌愈加焕发出独特的美.本文试从酒、茶、禅三者的微妙关系来品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之所以能帮助广告实现其交际目的正在于其顺应了广告交际"无意注意"的交际现实、时代的主流文化、权威话语的作用、广告受众追求时尚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等语境因素。顺应论为"名人广告"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为广告创作者更加正确合理地运用"名人"这一语言手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