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2.
像宝石一般纯净,雪一般柔润。像民歌一般悦耳动听。像陈酿一般让时间证明它的存在价值。勃拉姆斯,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同时也是钢琴演奏家。他是19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位古典作曲家,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的音乐有大海般气势磅礴的主题,也有小溪般灵巧,精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当属马思聪,他开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一条新路,"马思聪模式",即"利用民歌进行创作"的新途。这也是继"司徒模式"后,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另一条路。而本文主要是从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所选取的民歌曲调进行分析,来探究马思聪创作中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音乐表现内容、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创作中"美"与"新"的关系、作曲家创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一些争议性问题的论述,说明了作曲家的创作是整个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作曲家的创作具有创作过程的主动性和创作结果的被动性这一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5.
民歌,确是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在蔑中崇洋、薄己厚彼,对外来的东西一味盲从、效法,甚至到了专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地步。在这样的大文化环境之下,四川民歌面临严峻的形势。作者通过对音乐大师与民歌的关系以及对四川民歌特点等的分析,指出应该让四川民歌走出沉寂。  相似文献   

6.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歌剧《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的音乐创作扎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突显了歌剧民族化、地域化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955年范裕伦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民歌演唱一等笑宝音得利格华沙第五属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民歌演唱一等笑江新蓉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民歌演唱一等笑1957年郭淑珍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一等奖马玉涛美斯科第六居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一等笑勒秀英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一等奖李月秋莫斯朴第六居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一等奖魏喜奎莫斯科第六居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一等奖红线女莫斯科第六居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古典歌曲一等奖杜近芳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古典歌曲一千奖1962年施鸿郑赫尔辛基…  相似文献   

10.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改编《云南民歌》钢琴曲主要是以云南流传非常广泛的民歌为首要题材,然后作曲家再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这些钢琴曲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细、清新和典雅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云南人们的生活情景。本文主要通过写五首经过改编之后的云南民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听众对钢琴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南宁国际民歌节这一综合性节庆活动已举办多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在挖掘地方特色民歌,激起民歌创作热情;掀起"民歌新唱"的热情;使广西民歌走向世界,让世界民歌走进中国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经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安徽女民歌手殷光兰同志创作的大量新民歌就是一种嘴唱的诗歌。她那“句句都带泥土香,首首都是家乡音”的民歌,以炽热的无产阶级革命激情,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伟大的党,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描绘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的壮丽图景;这些民歌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新诗应有的顺口、有韵、易记、能唱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歌曲《嘉绒四季》是雅安籍青年作曲家丁一根据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创作的一部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套曲,作品运用专业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又保留了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原有的风格.作品歌词根据硗碛传统民歌唱词特色,以藏语和汉语结合而作,充分展现嘉绒藏族唱词特征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汉语进行情感表达,既保留了当地传统民歌风格,又使得歌曲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该作品艺术性的分析,希望能对硗碛藏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为当地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醉了千古爱》的旋律优美、歌词雅致,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它是新古典民歌的代表曲目。笔者在对歌曲的音乐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演唱技巧和情感把握两个方面对歌曲的演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奏鸣曲创作技法的研究分析,反映出作曲家在钢琴奏鸣曲的早期创作中继承古典传统,探索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森吉德玛》是我国作曲家、教育家贺绿汀(1903-1999)在1949年编创的、以蒙古族民歌为主题材料的管弦乐作品。作曲家借鉴了西洋多声部创作手法,为蒙古族民歌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单声部民歌赋予了多声部意义。分析此作品的技法特征,对于分析与创作具民族音乐风格的管弦乐作品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分析的《山歌》是著名作曲家王建中于1985年根据五首云南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的第四首。作品旋律来自流星于云南的汉族民歌《赶马调》。它是一种民间对歌形式,是典型的山歌体裁。该曲以其特有的中国风味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典范。这首作品短小精悍,共分为两个部分。笔者从对和弦构成与和声语汇的分析出发,运用民族性调式的分析方法对全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两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种新诗体,具有较为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场景描写的集中性、叙述者语言的简略性和人物情绪的多变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