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乐教师在进行演唱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应充分运用审美心理学知识以提高他们在演唱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声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重点加强心理活动训练,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本文简单阐述了审美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指出将其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详细地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师们的演唱教学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演唱者需要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角色特征进行全面的解析,进而形成深刻的情感认知,支配自身丰富的演唱诠释.通过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生动的音色变化,展现出声乐作品内蕴的情感特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全面的理解声乐作品形成深厚的情感认知、利用丰富的演唱技巧赋予深刻的情感力量、灵活的调整演唱音色展示生动的情感色彩等层面,对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的渗透和融合进行了深度探究,以加强声乐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呈现.  相似文献   

3.
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雨丰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75-76,79
艺术歌曲是人类音乐和文学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递的音乐精神与先进的创作理念始终影响着世界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对训练学生扎实的演唱技巧和提高学生情感和声音的表现力都有很大帮助,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演唱能力,促使学生的技术与艺术全面发展.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介绍、分析,来引起师生对艺术歌曲演唱的重视,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73-573
声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本文将主要围绕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是职业学校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中职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要紧抓学习初级阶段声音的基本训练,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确实,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声音条件和演唱方法外,主要的是音乐表现。实践证明,只有技术掌握得好,再加上良好的音乐表现,才能感动观众,打动评委。因此,我们平时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在声乐的艺术创造上,把声乐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紧扣强化中师生声乐演唱情感表现力的主要目的,分析情感表现力缺乏的产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使演唱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7.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演唱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声乐艺术表达过程中,声乐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要从而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促进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属于大众音乐,受众基础较好,深受不同年龄层人员的欢迎和喜爱,关于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既要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发音技巧,同时要通过不同类型歌曲的联系,增强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控制能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情感控制在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和渗透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袁世万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26-127
如何提高歌曲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每个声乐学习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提高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演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以至于无法顺利进行。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歌曲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歌唱艺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出色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的表演才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及其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与演唱技巧的学习同等重要,两者统一进行,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声乐表演.文章针对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地位,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是职业学校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中职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要紧抓学习初级阶段声音的基本训练,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演唱水平。发声练习在声乐艺术课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现实是,受大众媒体各类选秀比赛的影响,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忽略或敷衍应付发声练习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美好的声音离不开情感准确的抒发和表达,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表现力无疑是声乐教学中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声乐艺术尤其具有独特的魅力,结合表演艺术的声乐艺术尤其具有表现力,它对人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声乐创作者们要去生活中寻求声乐创作的新花园。高校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人才重要基地,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内涵的渗透,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高校声乐教学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丹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3-154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本能表现。音乐能力是音乐创造的基础。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Power ofSensetion and expression in music)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并通过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对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探索,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一、音乐表现力声乐演唱中准确、生动的音乐表现力会让人感到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会使歌曲产生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富于表现力地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歌唱和情感的艺术,而情感又是声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具有特色的声音,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本文首先论述了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概念,阐明了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对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从备课、上课、课外等不同角度逐一进行了讲述.其中就上课环节情感的渗透着重从歌曲、声音、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人声的艺术,声乐演唱发于声而给予情,在演唱歌曲时,只有充分的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在声乐教学中,只有加入情感元素,才能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歌词与旋律启迪学生的歌唱情感、运用感情的范唱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以个性化的情感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中职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幼师声乐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声乐演唱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此同时,视唱练耳的准确度对演唱的准确度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声乐演唱中合理有效的发声方式和演唱技巧也能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职音乐教学的不断完善。本文第一部分叙述了视唱练耳的相关内容,以及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视唱练耳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声乐演唱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探究了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声乐演唱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演唱及整个声乐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高职教学中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高职教学中声乐演唱的演唱技巧、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高职教学中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是一门独特的表演形式,人们通过声乐演唱能够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抒发自身的情感艺术。其主要形式就是和人声和乐器的结合,实现对感情的倾诉,使得人们通过聆听获得相应的艺术感受。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想象美以及情感的表现是声乐演唱成功的主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文章主要针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提高声乐演唱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