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献研究法、分析法为手段,对可查阅的武舞学术成果从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两个大类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对武舞是武术和舞蹈共同的源头这一命题的认识较为一致;少数民族武舞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巴渝舞,其他民族相对分散;武舞具象的研究较少,反映了研究者把握利用历史文献能力的不足;武术舞台剧和古典舞蹈复现成为武舞的现代形式;学位论文涉及的多学科视野与研究方法,为进行相关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对永新盾牌舞传入永新的时间和源流进行考证,研究认为,江西永新盾牌舞是直接来源于古代军事战争的一种武舞,并由逃散至永新县境内的太平军士兵或者是他们的后裔传授给永新当地村民,距今大约有80年的历史。永新盾牌舞最早的源头是古代的巴渝舞,盾牌舞是古代巴渝舞的一个流派,古代巴渝舞是永新盾牌舞最早的源流。  相似文献   

3.
古"巴渝舞"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功能不同,在汉代以前"巴渝舞"具有作战功能;汉后因得汉高祖刘邦的欣赏而进入汉代宫廷,并逐渐表现出歌舞戏的倾向而雅化;到唐之时"巴渝舞"已成为舞曲之一种并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4.
古"巴渝舞"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功能不同,在汉代以前"巴渝舞"具有作战功能;汉后因得汉高祖刘邦的欣赏而进入汉代宫廷,并逐渐表现出歌舞戏的倾向而雅化;到唐之时"巴渝舞"已成为舞曲之一种并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5.
"巴渝舞"作为中国文字记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戏曲、舞蹈品种之一,经历了起源、发展、衰落的生命历程。大量的档案文献梳理,厘清了宫廷巴渝舞和民间巴渝舞的嬗变脉络,考证到宫廷巴渝舞在宋代消亡的直接原因,并首倡民间"现巴渝舞"之说,为"巴渝舞"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而详实的档案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6.
"巴渝舞" 作为中国文字记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戏曲、舞蹈品种之一,经历了起源、发展、衰落的生命历程.大量的档案文献梳理,厘清了宫廷巴渝舞和民间巴渝舞的嬗变脉络,考证到宫廷巴渝舞在宋代消亡的直接原因,并首倡民间"现巴渝舞"之说,为"巴渝舞"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而详实的档案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舞蹈艺术和舞蹈文化的发展史上,汉代舞蹈为后世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传统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汉代伎乐舞蹈的经济文化背景、乐舞伎的渊源流变、伎乐舞蹈的高度综合性特征,以及它们在南阳汉画像砖上的表现等方面探讨了汉代伎乐舞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阴阳协调的美感和高度综合性、技巧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巴渝舞研究者从巴渝舞的名称、起源时间和地点、所涉及的民族及内容形式的特征等诸多方面展开讨论,基本廓清了巴渝舞的本来面目,为进一步研究巴渝民族文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潇璇 《考试周刊》2015,(43):22-2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艺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传统艺术的理念与感受,而当武术与舞蹈相融合的武舞艺术邂逅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当下新媒体表演艺术发展的新趋势。这是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并以一种新的形式与现代科技结合,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期,汉代的舞蹈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当下身体美学的研究热潮持续不断,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广泛影响。本文旨在通过身体美学的维度对汉代舞蹈进行阐释,更好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像舞蹈进行解读,最终以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运用对汉画像舞蹈进行延伸、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的时代。汉代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传世的舞蹈文献和文物都很丰富。两汉诗赋中也有不少篇章写到舞蹈,甚至还有专门描写舞蹈的著作,如东汉傅毅的《舞赋》、《淮南子》等。本文对汉代乐舞的历史背景作简要概述、对《舞赋》和《淮南子》的乐舞美学思想所反映的汉代舞蹈形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从舞之形式、情之表达以及技之高超角度来阐述,总结汉代乐舞美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儒学的思想是汉代人死亡观和丧葬风俗形成的重要原因,汉代儒学厚葬之风与形而上的观念对汉画像中舞蹈图像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汉画像舞蹈图像在功能、观念与舞美三者之间与汉代儒学思想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宴飨乐舞分为文舞和武舞,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文舞喜起舞的归纳和研究,力求整理出一场活灵活现的宴飨舞蹈,以文字形式将人们忽视的喜起舞以崭新的面貌重现世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15.
对英歌舞和花鼓进行舞蹈形态学比较表明,其相似性极低,英歌戏的戏曲和武术表演也不是源自花鼓。萧遥天推论英歌源自花鼓的5个论据及其论证皆不成立。英歌舞的主要渊源是武舞和南拳武技。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汉代建鼓的论著中,有不少著者直接把这种击鼓的图像称之为“建鼓舞”。本文试从建鼓的形制、汉代舞蹈的发展状况、汉画像中建鼓的典型艺术形象等方面论述建鼓画面中的舞蹈。  相似文献   

17.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古时代的巫乐舞蹈、周代礼乐舞蹈、汉代女乐舞蹈及唐代燕乐舞蹈形态艺术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并且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舞蹈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同时亦推动着中国古代舞蹈“经典化”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