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弗朗次·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之一,其一生多产,创作了近60首钢琴奏鸣曲。C大调奏鸣曲Hob.XVI/50作于1794年-1795年间,是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代表作。该奏鸣曲欢快明亮,秉持着海顿音乐所特有的生气勃勃与热情幽默。因此,演奏者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海顿时期的音乐特点及演奏风格,才能更好地抓住演奏海顿音乐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是献给他的挚友鲁道夫大公的,是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唯一一首亲自题写标题的作品,分别为"告别"、"别后"、"重逢"。这首作品无论是动机化的主题写作手法,还是标题性原则,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本文试对贝多芬《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中的音乐发展手法和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伟大的奥地利天才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一生杰作无数,与键盘相关的,就有27首钢琴协奏曲,19首钢琴奏鸣曲及大量的小品等,但专为双钢琴而作的,仅有三部:《D大调奏鸣曲》k.448、《柔板与赋格》和这首《降E大调小广板与快板》(莫扎特留有一些双钢琴作品手稿片段,但都极其短小,且不完整,在此不算在内)。三首本已不算多,更遗憾的是,在莫扎特仅有的三首双钢琴作品里,只有《D大调奏鸣曲》K.448是完全完整的——有完整手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顿晚期共创作有五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海顿风格和创作手法最为成熟的体现。这五首钢琴奏鸣曲最大的特点在于把交响乐的创作思路渗透其中。这一创新把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推向了新的高峰,为后世钢琴奏鸣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钢琴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的贡献。研究这一特性,对我们学习和了解海顿奏鸣曲风格乃至海顿的音乐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海顿交响性创作构思,交响性创作手法运用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交响化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海顿晚期奏鸣曲中交响化的特征,为教学和演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舒伯特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音乐思潮承上启下的人物,其钢琴音乐具有与其艺术歌曲完全不同的独有的,全新的创作特征。本文以《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分析和阐述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性、时代风格与背景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奏鸣曲被誉为西方音乐历史上的"新约圣经",更是集合了古典主义之精华,开辟了浪漫主义之先河,所以在钢琴演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作品的处理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不同著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或者录音版本进行分析对比,并汲取其中的精髓用于自己的实际演奏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本文选取了四位当代著名钢琴演奏家所演奏的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18 no.3第一乐章》为对象进行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的全过程(1795-1822),是他的交响乐的前奏、准备、试验、缩影,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乐思.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五首《D大调奏鸣曲》“田园“OP.28是贝多芬最钟爱的一首乐曲,他第一次在各乐章中采用了统一的主题素材,凭借近乎完美的音乐技巧,确立了自己的中期风格,表现出苍劲有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而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不仅成就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对人类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即钢琴奏鸣曲101、106、109、110、111,这五首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对贝多芬后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掌握,并增强演奏效果.本文在阐述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贝多芬前期和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比较对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与古典时期关系较为紧密的舒伯特早期作品《~bE大调钢琴奏鸣曲》(D568)为例,阐释其如何对古典主义奏鸣曲形式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其如何传承自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进而剖析与其个性化技法、结构形式相关联的戏剧性观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13.
G大调第5号钢琴奏鸣曲又叫莫扎特奏鸣曲"K.283",作为早期作品之一,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对家乡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它的主题较为简洁,洋溢着轻快优美的风格。这首奏鸣曲在作曲手法上与巴赫及海顿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罗嘉 《文教资料》2012,(13):86-87
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本文仅以《bE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从创作背景及其曲式结构、时代精神与演奏特色的融合、细节问题的诠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被钢琴家们奉为"圣经". <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主要体现出音响性格的对比,所以被后人称为<协奏奏鸣曲>("conerto sonato" ).贝多芬在该作品中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室内乐乐队风格,又表现了海顿式的独奏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外国音乐中,有些曲名与实际内容并不完全符合,甚至完全不符.如果只按曲名来理解乐曲,将会“受骗上当”,试举几例:《阿佩乔尼奏鸣曲》是舒柏特在1824年写的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而“阿佩乔尼”则是一种形似吉他的;弦乐器;舒柏特因对此乐器饶有兴趣,就为它写了这个奏鸣曲,但演奏此曲时,从未使用过“阿佩乔尼”,都是用大提琴主奏,后来人们也不知何谓“阿佩乔尼》了,还以为是人名呢。《圣安妮赋格》是巴赫在1739年写的一首《降 E 大调管风琴赋格曲》,不知怎么的,此曲的主题与一首名叫《圣安妮》的英国教会颂赞歌相似,于是,人们就习惯地把巴赫这首赋格曲称作《圣安妮赋格》,其实巴赫并不知道英国的这首颂赞歌,主题有些相似则是一种巧合。  相似文献   

17.
熊云  王震 《华章》2011,(35)
胡梅尔《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古典小号作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最为流行的一首,是小号为数不多的古典经典作品之一.本文将研究胡梅尔《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演奏技法,结合演奏实践,对吐音、颤音、装饰音等一系列技巧进行归纳,并对这些技巧在这首协奏曲的运用作分析,以探讨其中演奏基本要素和音乐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分析其晚期创作风格特点。以贝多芬晚期作品《A大调奏鸣曲》为例对这些特点加以说明并简要介绍演奏及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主要是对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让演奏者更深的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奏出符合贝多芬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张艳 《林区教学》2010,(4):100-102
在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音乐语言中,他用不同的调性描述出不同的色彩。如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C大调是庄严有力的,D大调是辉煌、壮丽的,A大调是抒情、明朗的,降E大调是富丽堂皇的……莫扎特把高雅脱俗的那波里乐派的旋律和沉思严谨的曼海姆乐派旋律融合成为自己的音乐语言。他把呆板单调的“阿尔贝梯”低音改变演化,使其分解和弦在高、低声部上轮回出现,并在和弦音之间穿插进许多经过音,增强旋律的美感,使其生动流畅。他吸取和发展了库普兰在古钢琴音乐中那精致典雅的装饰手法,将罗可可音乐中常用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上的短小装饰音融化成为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的长线条的经过句,成为旋律的不可分割部分。他创作出了莫扎特所独有的崭新语言,这些对后来的肖邦和其他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着力对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