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影响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原因和琵琶演奏中的音色控制这两个方面刍议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与控制,为相关的演奏者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音色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段,演奏者要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对其具体音色做细致的处理。本文从如何把握右手的发音、左手的推拉吟揉和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三个方面对琵琶曲《寒鸦戏水》的音色处理做了阐释,对琵琶演奏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凭借着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技巧、充沛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琵琶演奏艺术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能力,琵琶演奏入门难,并且演奏技法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琵琶演奏的初学者,本文将探讨琵琶演奏的初学者在琵琶教学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应加强掌握哪些技巧,从而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4.
琵琶有着"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竖抱的姿势,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的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色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反应曲调的情感表达,并且充满着中国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5.
越剧作为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风格优美抒情、细腻委婉。与此同时琵琶作为弹拨乐器的代表,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使得琵琶具备了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演奏技巧丰富等特征。因与越剧的音乐风格、表演特色浑然一体,从而在地位上代替了大三弦与斗子,与鼓板、越胡一起成为了越剧的"三大件"。本文以越剧三大件中的琵琶为主体,首先简单介绍了越剧与琵琶的演变历史,然后介绍了琵琶演奏在越剧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分析了越剧中琵琶在音色、音量与音区上的演奏技巧,以期能够帮助观众对琵琶有所了解的同时,帮助琵琶演奏者提高演奏技术,发挥琵琶在越剧音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艺术,且该艺术是通过声音传播。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琵琶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悟性与大脑对声音的想象能力。这种对声音的想象力是听者对琵琶音色、音质最直观的感受,展现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音色需靠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巧来实现。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手指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身部分的统一协调,才能将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自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应不断及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水平,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感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运用好琵琶乐器这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意,充满戏剧性的各类场景,充分体现琵琶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和"、"润"、"迟"分别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三者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是琵琶演奏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针对琵琶演奏中的"和"、"润"、"迟"进行探究。本文从"和"、"润"、"迟"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叙述了琵琶演奏中的气蕴、意境以及音色之润,在此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进行讲述,全面的了解琵琶演奏的真正内涵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琵琶艺术发展史上,浦东派和汪派是当今具有影响力的两个流派,传承有序,代有新人。在演奏技法上,浦东派特色指法有夹扫、飞、双飞、↓等演奏技法;汪派有凤点头、哆罗子等特色指法,汪派则在琵琶历史上首次运用上出轮。在表现风格上,浦东派注重音色及行韵的变化,乐曲处理细腻;汪派的演奏比较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以朴实、刚健、豪放著称。  相似文献   

9.
《龙船》是清代浦东派琵琶演奏家陈子敬以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为背景,根据流行于浙江奉化地区三大吹打名曲创作而成,其中展示了琵琶模拟锣鼓演奏时的丰富音色和复杂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表演艺术的核心内容是音乐情感表现,这种情感表现是通过音乐的诸种构成元素来实现的,而音色就是中国音乐中最具特色,最重要的一种。本文阐明了演奏中的音色与音乐情感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琵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乐器,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以多变的演奏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多达五十多种的手法以及明亮、圆润、甜美的音色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学习琵琶不仅是学习它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演奏琵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之产生音乐的共鸣,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在琵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初学者应该从基础知识教起,兼顾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在音乐表现上下工夫,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演奏中捕捉音乐的灵魂,真正与艺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琵琶教学,并非简单指向琵琶指法和琵琶技术技巧的训练,还指向美感的培养。而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需要琵琶演奏者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深刻领悟音乐内涵,也需要琵琶演奏者体会声音美并学会控制音色,把握形态美并调控演奏心理。  相似文献   

13.
琵琶触弦之感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琵琶教学中 ,琵琶触觉十分重要 ,有了好的触弦感觉 ,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弹、挑、轮等问题。关键的一点是解决琵琶音色的美与钝关系 ,有了好的触弦感觉就有好的音色 ,反之就会出现躁、虚等问题。琵琶演奏中敏锐的触弦感是完成一切演奏技巧的关键环节 ,有了敏锐的触弦感 ,才能把正确真切的信息传于大脑并不断进行信息反馈 ,辨别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停地追求完美 ,达到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触 ,抵也 ,以角抵物也。身体之表面触于外物 ,觉其光滑、粗糙、锐钝、冷热、痛痒、软硬、松通等 ,皆为触觉。人类专司触觉的触觉器 ,是由存在于真皮及粘膜中…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15.
试析琵琶演奏中右手触弦技法的运用与音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色控制的好坏体现了演奏者的艺术能力及修养。文章从琵琶的乐器结构、发音特征出发.阐述合理运用“点”、“面”、“角”、“速”、“力”等右手触弦技法与音色控制的关系.以期对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女和感染力奄辑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是琵琶界的"国宝",誉为琵琶大师。他对我国琵琶艺术的发展和改革贡献极大。尤其是他独特的演奏技术和风格,给后辈的琵琶演奏者和研究者带来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一、刘德海琵琶演奏的风格特点1.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刘德海的琵琶演奏的基本特点所体现在左右手丰富变化的技巧驾驭的能力上。众  相似文献   

17.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77):39-40
小提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最美好的手工艺品.也是一种掌握起来最变幻莫测的乐器.它以迷人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得人们的喜爱。同时音色也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那什么是好的音色呢?本文对演奏好的音色的方法,以及小提琴演奏中各种技巧性音色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琵琶与柳琴因二者音域、音色、左右手技法等有所不同,故在民族管弦乐队、室内乐中二者声部分配、地位作用也就有所不同.琵琶与柳琴相比,琵琶音域更为广泛、表现力更为丰富,因此一些极具风格特色的旋律由琵琶担任主奏,有时也起到和声填补的作用.而柳琴用拨片演奏且属于高音区,因此柳琴的音色较为明亮尖锐,在需要充分拉大整部作品的张力或是让某个乐句、乐段的和声更为立体时,柳琴声部的加入就是不可或缺的了.本文将以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与民族室内乐《丝绸之路》为例,阐述琵琶与柳琴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阮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要获得阮的理想音质和丰富音色,掌握正确的演奏技术非常重要。在阮指弹滚奏技术的训练中,应注意阮滚奏技术与琵琶滚奏技术的区别、滚奏与快速挑弹的区别以及放松与紧张、音质与音色等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音乐开始更多的走进人们的视野中。琵琶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其音色优美,具有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作用。琵琶教学不但能够为学习、教学带来机遇,也能够作为全面的教育、教学方式进入到多种教育阶段活动中,为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为此,本文从琵琶的基本演奏技巧入手,对其训练方式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