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印度将“印太”概念并逐步战略化,试图为印度介入亚太事务寻找“合法性”。印度自建国后一直试图在“印太”区域实现“大国梦”,但其影响力长期局限于南亚。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逐步升级为“印太”战略。莫迪政府的“印太”战略旨在应对中国崛起,是印度追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产物。为防止中国在“印太”取得战略主导权,莫迪政府采取了军事平衡策略、对冲平衡策略和规避平衡策略。但考虑到印度的国家凝聚力、社会的分裂程度、国内经济低萎问题以及印度的“战略自主”,莫迪政府的“印太”战略的实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太"由"概念"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战略",通过对其发展演变规律及主要目标意图分析可知,其目的主要是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进一步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通过加强政治与军事合作整合自身盟友体系,进一步对印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正是在这些共同利益的推动下,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在政治、经贸、防务与科技合作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更加亲密的特点。但是,美印关系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发展也并非顺风顺水,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两国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经济政治改革、全球性问题、目标与战略定位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较大分歧,同时中俄巴三国以及克什米尔等问题也对其关系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拜登政府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对内希望振兴美国经济,巩固执政基础;对外力争完善亚太地区经济战略,重塑美国的地区经济霸权。实质上,拜登政府旨在通过“印太经济框架”,以产业竞争与规则塑造两大抓手打造美国资本、技术的亚太辐射体系,将地区经济合作纳入对华战略竞争轨道,扰乱对华经贸投资和产业安全稳定,抑制中国产业升级,打压中国经济竞争能力,确保美国在未来对华竞争中的持久性优势。但是,“印太经济框架”有悖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罔顾地区国家扩大区域合作促进疫后复苏的根本诉求,注定其未来之路将越走越窄。中国应立足自身优势,着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提质升级,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冲“印太经济框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关注度较特朗普政府时期有增无减。印太范围内,拜登政府主动加强了"美日印澳""美日韩""美国-东盟"三个机制的紧密程度。其中,由于东盟的特殊性,拜登政府从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与东盟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初,尼泊尔的政治流亡者为了恢复议会民主制,在印度支持下加大了对国内无党派评议会体制的挑战力度。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一系列后续事件的爆发,南亚的均势状态被打破,印度确立并巩固了其南亚霸主的地位,从而对尼泊尔这样的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威慑。鉴于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恶化,比兰德拉国王提出了将尼泊尔建成“和平区”的倡议,希望以制度化的和平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持与近邻同等友好的关系、远离结盟和冲突,进而专注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尼泊尔的处境及其“和平区”倡议博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与认可,更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然而,印度却将上述倡议视为对印—尼既定关系格局的冲击以及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印度政府的保留态度致“和平区”倡议终被搁置。不过,“和平区”倡议的核心理念却在尼泊尔外交战略中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与尼泊尔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边境贸易越来越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和南亚大通道建设的提出,为西藏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西藏同其目前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尼泊尔的贸易关系为例,结合国家南亚大通道建设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西藏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后 ,西藏局势恶化。殖民主义者借中国政治动荡之机 ,挑拨西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致使“西藏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为阻碍中央政府和平解决“西藏问题” ,实施分割中国的“缓冲国计划” ,阻隔中印两国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殖民主义者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中英藏三方共同参加的所谓的解决“西藏问题”的西姆拉会议。在会议上 ,英殖民主义者与亲英派藏方代表夏札背着中方代表私下以中国领土进行秘密交易。 2 0世纪 3 0年代 ,英国和英属印度又曲解西姆拉会议 ,单方面制造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相似文献   

9.
1951-1953年切斯特·鲍尔斯就任驻印大使期间,以他为代表的美国自由主义者,主张对印度一五计划做出积极回应,通过扩大对印援助规模来引导印度经济发展的方向,从经济上遏制共产主义。但关国基于安全考虑,以及当时美国南亚政策正在经历从美巴并重到与巴结盟的转变过程中,美国最终采取了对印有限援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徐宁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80-81,92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首次秘密入藏,与西藏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克南一行自新疆秘密入藏,策动西藏分裂势力独立;"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秘密策动达赖出逃,并通过中情局秘密培训藏人特工;达赖出逃印度以后美国利用尼泊尔的木斯塘培训藏人准军事部队,窃取中国情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通过国会促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实际上,美国对中国西藏的政策是伴随其对华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是美国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西藏问题煽动南亚国家反华是美国西藏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南亚内陆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是古代亚洲的交通要冲,也是商旅和朝圣者来往印度、中国的必经之路。因为它地处中国与印度两大世界文明古国之间,所以不论宗教、艺术、文化、传统均有独特的融合之美。尼泊尔国土呈长方形,长约800千米,宽90~220千米,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比我国山东省面积还要小。由于尼泊尔境内雪峰耸立,冰川峡谷绵延,风光绮丽,景色怡人,故有“亚洲瑞士”的美誉。尼泊尔的地形,除了南部与印度交界地区狭长的平原和一些散布在中部气候温和的谷地外,几乎全都是高山峻岭。高度在3 000…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相似文献   

14.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给美印关系与印度的国防政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印度而言,中印边界冲突促使其开始将中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以对抗中国为主要特点的国防计划。就美国而言,在冲突期间及其后,肯尼迪政府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印度巩固北部边界的国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的军事援助政策,既是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冷战战略目标,同时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掣肘。在此期间,肯尼迪政府曾试图以军援为筹码,推动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表明,对外援助在美国实现对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二战中英国老牌殖民思维依然如故,其政府内部借中国对西藏的军事施压之机,不适时却又不失时地展开了西藏政治地位的讨论,结论是:英国必须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对西藏所拥有的英方语境中的“宗主权”。英国对西藏地位的重新审视,彰显了英国藏务的顾虑与投机,但也体现了英国殖民外交的娴熟与老道。  相似文献   

16.
在对华冷战背景下,杜鲁门政府放弃了不介入西藏事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传统政策,开始考虑以涉藏心理战阻挠中国统一,给中共统治制造麻烦,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国之初,涉藏心理战引而不发。中苏结盟,特别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署后,美国积极寻求英印的支持,利用流亡藏人和西藏境内的"藏独"势力将该战略初步付诸实施。由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确的治藏举措,加之印度的消极态度,杜鲁门政府的涉藏心理战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它也开启了美国此后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保山地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结合点,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通往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通商口岸。在滇缅印这条通道中,保山一直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保山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胡锦涛总书记桥头堡战略的提出,让保山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当年曾参与策反达赖出逃的特工反戈一击,在异国他乡揭露美国谍报分子在二战时怎样密谋企图搞“西藏独立”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密训西藏叛军和策反达赖出逃的幕后秘闻。罗斯福密函达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垂涎于我国西藏这块肥肉的国家涉及到俄、英、日、意、印、美等国,其中又以英国、美国涉入最深,心情更急切。1942年夏,为了进一步插手西藏,美国避开当时的重庆政府,暗中派遣“战略局”两名特工,得到英国人的暗中相助,于同一年冬天抵达拉萨。这两个不速之客携带着贵重礼物,又藏有罗斯福总统致达赖的密函,暗中潜入西藏境内,和达赖进…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双方的同盟关系。双方加强同盟既有遏制朝鲜、插手台湾问题的共同战略目标,又有各自国家的利益考量。日本主要动机在于“借船出海”,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美国的目的是做“离岸平衡手”,以减少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成本。日美强化同盟关系将对东亚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0.
西藏加大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力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据统计,全区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都很低,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质均能达标,未出现过酸雨和放射性污染。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和异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上游流经地区,素有“江河源”、“生态源”之称。西藏由于受“高”、“寒”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 据自治区环保部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