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边主义以多极关怀的价值目标、多层协同的行为主体、多元张力的治理机制、多样延展的问题领域、多重普惠的治理效果为基本特征,与全球教育治理核心要素具有内在一致性,能为重塑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多边主义视域下的全球教育治理主要有工具取向、战略取向、制度取向和价值取向四种治理模式,它们相互补充,依次递进,但在全球教育治理实践中存在一定掣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需顺应国际权力集团演变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大势,深入分析全球教育变革的特征和趋势,以承认平等互惠的多元主体、塑造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开拓多样延展的问题场域、建立协商对话的多边机制、实现普惠共生的理想效果为愿景使命,在行动路径上不断顺应多极科学的多边主义战略发展观、坚持多元开放的多边主义协商对话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构建命运共同的多边主义基本价值观、深化精准定位的多边主义历史大局观,进而形塑全球教育治理制度秩序、实现全球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建设全球教育治理科学机制、革新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价值、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格局,增强应对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全球教育治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3):F0002-F0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是党和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治理中的多边主义理论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叙事逻辑上强调二元对立、制度上沦为霸权国私有化的工具以及解决全球治理议题方面的效能降低。实践中,多边主义在构建和演变的过程中长期受到美国霸权主义的破坏,导致既有的多边主义理论无法应对全球治理中出现的新挑战,增加我国维护多边主义的难度。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多边主义更多是打着多边主义旗号行“伪多边主义”之事;通过新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差异化盟友责任和议题联盟的形式,新政府加速了全球治理的碎片化。全球治理迫切需要改革,多边主义理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扬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多边主义真正要义,并为多边主义的理论完善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鲜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阐发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地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法治思想的公共产品,有力提升了中国法治在世界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时事背景 2005年10月24日,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的讲话高瞻远瞩,全面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  相似文献   

6.
阚阅  万年 《比较教育研究》2024,(1):14-23+33
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法语国家组织出于促进多边教育文化合作的历史需求,满足独特政治文化格局的社会需求,以及适应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治理需求,积极开展多边教育治理。法语国家组织将教育与培训融入总体战略框架,旨在加强法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改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以及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法语国家组织旗舰教育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以双语教育为原则的小学教育,以改善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和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师教育。实践表明,法语国家组织以法语文化扩大了治理影响力,以多边主义提升了治理合法性,以非洲国家放大了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回溯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实践,历经了专业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多边网络治理与国家中心治理的模式变迁。究其缘由,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技术变革发展与治理制度困境决定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制度的演进方向,亦形成了变革主义与保守主义截然不同的行动逻辑。两种逻辑冲突的背后,既展现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主体多元、问题纷乱、机制多样与目标多维的复杂局面,又隐含了等级固化、规则模糊与制度重叠的风险挑战。为此,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应维系国家权威、完善规则公约、创新治理机制与构建协调网络,实现制度转型发展与综合治理目标。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制度构建,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研究》2005,(8):5-10
徐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关于多边主义,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多边主义的理论问题,我讲四点.第一点,多边主义应该指的是国际秩序,而不是指外交手段.因为只有作为国际秩序的多边主义我们才能控制.现在谈论的多边主义应是能够影响国家国际行为方式的一种制度,涉及国际道义问题、法律规制问题等各方面.第二点,多边主义反映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说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它发展的动力.单靠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难以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由此需要多边主义这种国际秩序来应对.  相似文献   

9.
1“合作安全”观的界定“多边主义”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一种发展潮流,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基本含义。[1]首先,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它的对外行为方式,多边主义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行为取向,指的是一个国家更倾向于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外交活动,用共同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方案。其次,从国际体系的层面来说,多边主义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即从地区或全球角度强调多边制度结构,考虑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考虑制度性因素对国家之间互动产生的影响。“合作安全”是冷战后出现的新的安全机制。其中的合作,即多边合作,它是多边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安全”主要指的是国际社会或一个特定区域中所有成员以共同努力的方式来防止任何使用武力或军事威胁的可能。[2]1993年澳大利亚外长埃尔斯就曾在联合国详细阐述了“合作安全”的概念,他认为合作安全强调磋商而非对抗,确保而非威慑,透明而非秘密,预防而非纠正;在成员上没有限制;主张多边合作,以非军事手段解决冲突;主张缓进的机制建立过程;并强调行为方式的非正式性及灵活性。2“合作安全”观下东盟地区论坛的构建2.1“合作安全”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产生。“合作安全”是一种灵活的多边外交形式,符合东...  相似文献   

10.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发展鸿沟问题严峻,全球正义面临诸多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先进理念,也是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突出表现为3个层面: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二是在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公平、普惠的全球化;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国际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壮大促使国际移民正从一个边缘性政策领域转变为一个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密切相关的主流议题.由于观念认知陈旧化、族群议题政治化、移民问题安全化等因素,当前治理领域面临一系列困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转向.为推动全球移民治理趋于善治,国际社会应以改革为导向,完善全球移民治理,构建一个参与国双边治理、地区多边治理、全球多边治理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有机多边治理机制,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不断适应国际移民跨境迁徙格局的新变化,支持完善多边体系、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际教育援外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遭遇了价值危机、合作危机以及行动危机。在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援外提倡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全球治理。在行动策略上,构建了科学的分级管理体制,持续优化教育援外运行机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援外方式等,走出了中国教育援外促进人文交流、赋能全球教育治理的新路径。新时代,我国教育援外工作应始终遵循“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基本原则,彰显“互惠互利”的道义本色;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教育发展成果共享新平台;继续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教育援外推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主体、内容等都产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已不适应历史发展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在习近平全球经济治理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推动多边经济治理改革,建构开放性经济新格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建设,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也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太空探索、深海探测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探索其主权管辖范围外的领域提供了硬性条件,大国竞争范围逐渐延伸到网络空间、太空、深海、极地等公共领域。各国对公域资源的争夺和竞争,极易导致全球公域治理出现困境,突出表现为人类需求高涨与公域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霸权政治对公域治理的干扰,公域管理规则和机制不完善,公域治理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在治理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治理目标上致力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在规则制约上发挥"软约束"与"硬约束"的综合作用。作为全球公域治理的主体,中国以共治为原则,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坚持以多边主义推动公域治理,并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公域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为消解公域治理困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疫苗的可及性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存在冲突,当发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时,疫苗的公平获得,是人权保障的体现。在PHEIC中,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疫苗,承载着生命健康权与知识产权、公共卫生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取舍,需要做到疫苗全球共享的人权保障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价值平衡。发生PHEIC时,应在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多边主义的国际合作、世界卫生组织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国责任的担当、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的让与,达到疫苗全球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消解,共同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着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达成、疫情蔓延背景下教育系统更加不平等、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教育更大危机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重危机。这场空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多边体系一致且协调共进的全球应对。为此,联合国于2022年9月16—1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了教育变革峰会,倡议在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下将教育置于全球政治议程的中心,推动实现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描绘了教育面向2030的愿景使命,并倡导促使教师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推动者,提升所有学习者应对未来变革的能力,加强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能力建设,创建国家和国际层面教育融资机制,以及加强全球数据统计与目标监测能力。联合国描绘的愿景和变革路径能够为我国在全球危机下变革教育系统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性问题与危机的日趋严重,国际多边组织尤其是联合国体系内的各种全球性机构在国际事务治理中的地位日趋凸显,随之其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亦日趋严重.在此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治理的参与,推动了国际多边组织透明度的增加,促进了国际多边组织对国际事务治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多边组织合法性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和谐与法治的理念是融会在一起的,实现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法治途径。广义的法治包括政治与法治,国际法治从法律上说是指当代国际法体系建设;从政治上说就是“全球治理”;政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均落实在联合国改革上。因而建设和谐世界的法治途径包括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和推进联合国改革。这也是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并力争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贯穿这三方面任务的一个共同原则是要维护和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