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并坚守自身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大学模式”,遵循教育规律,汇聚中西大学办学治校经验。  相似文献   

2.
大学类型化是人们对一种特定类型大学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既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属性和社会功能认知与实践的产物,又是大学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用型大学类型化是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对传统大学知识秩序的当代解构,旨在构建一种以知识创价为核心特质的理想类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类型化具有社会建构与认知建构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建构方式,并最终走向社会实践性建构。探索独特的学术风格、寻求一种情感归属、追逐多样的物性资源等是应用型大学类型化的主要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3.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学章程可以追溯到书院学规之远,现代大学意义的大学章程开始于京师大学堂,直至现在。中国大学章程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形态、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然的内生特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共同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本土特色"。"中国特色"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世界一流"目标并行不悖,"中国特色"是中国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理路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大学的"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人格写照,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生成遵循着彰显人民至上理念的价值逻辑、传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历史逻辑以及成就于人伦日用生活的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体现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价值动能等方面,历史逻辑展现在传承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彰显勇于担当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英雄主义等要素中,实践逻辑表现于在平凡岗位奉献中展示崇高形象、在创新技术革命中提升理想境界、在道德生活实践中传播价值理念等维度。通过剖析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生成逻辑,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精神向度的理性认知,而且有助于丰富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大学形成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认识论、张伯苓为代表的政治论和以梅贻琦为代表的人本论等三种不同价值归依的大学使命观。认识论以高深学术为本位,遵循高深知识的逻辑演绎大学使命;政治论以社会为本位,围绕"公""能"教育阐释大学价值;人本论则以个体为本位,通过通才教育诠释现代大学理念。这三种大学使命观,对当今中国大学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和现实自洽的统一;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在问题导向下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从价值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综合运用,必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略规划越来越成为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航标,不同的大学发展战略背后均折射出深厚而相异的哲学基础,即方法论的差异。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建国后我国的大学发展战略大致可以概括为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社会建构主义三种范式。现实主义的大学战略强调以"权力"为中心,遵循政治逻辑;新自由主义强调"利益"至上,遵循市场逻辑;社会建构主义的大学战略弘扬"交往"的意义,遵循实践逻辑。这幅图景既描绘了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的演进逻辑,又反思了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超越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中国大学战略的一大进步;但回避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则只能是一种罔顾社会事实的理念倒退。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传统社会、近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历史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演变,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延承,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传承、理念传承、作风传承的实践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发展。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理念进行解读,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者,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实践和谐理念及实现和谐发展。不仅是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大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的客观需要。而依据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谐理念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闻的内在联系建立的实践逻辑,这种逻辑须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它是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和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它是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三重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戴宁淑 《天中学刊》2012,27(2):125-127
传统的逻辑教学以及"吸收"、"取代"之争对逻辑教学内容的改革都是一元化的,它们都未能改善大学逻辑教学的处境。在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背景下,改革实践使得高校逻辑教学呈现分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探析这一趋势的形成与表现,有助于逻辑教学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露丝·海霍教授提出的“中国大学模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命题,回答它对于建设高教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发现,解答露丝·海霍教授命题必然面对两大难题,一是要确立创办中国大学模式的理想模型,二是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所指.海霍教授命题所遵循的是一种多元文化逻辑,其中包含了“超越说”与“对话说”,而且两者是冲突的.海霍教授命题的核心是“对话说”,而在现时代实现平等对话是困难的.而求解海霍教授命题的最大难题则是如何寻找建立中国大学模式的突破点.在一个充满价值冲突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崇尚“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这既是求解多元文化冲突的方案,也很可能是中国大学模式建设的突破点;中国大学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观立足新时代,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时代本质、时代主题、时代大势、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主要矛盾、发展目标等问题。其历史逻辑体现为它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史、科学社会主义史、现代化史探索的必然产物,鲜明地标示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其理论逻辑体现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逻辑与历史、时代特色与实践特色的统一;其实践逻辑体现为它是对新时代历史使命的科学回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回应和解决、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回应;其内生逻辑体现为它是对"以和为贵"的理念、"和而不同"的智慧、"天下为公"的理想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