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在本质上都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理念之中,二者基本要义均是追求发展、核心均是强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均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视角,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同构性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模块、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既是国际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下我国重要的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需要创建绿色学校先行.创建绿色学校,需要人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把握绿色学校的内涵,采用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实施绿色规划管理、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推进绿色创新研究等举措.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绿色发展的程度,只有煤矿区绿色发展才会对人类有利。如何衡量煤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已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和城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基础上,对矿区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运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制度5个方面构建一套能客观反映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绿色发展研究的视角,围绕个体特征、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对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堵点,进而从生态责任意识、绿色生产行为规范、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三方面来思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快速、深入发展时期.随着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绿色生活方式可以相对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可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常态机制、推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行为的培育.所以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黑龙江省建成"生态大省",守住"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将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新形势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大学生是传播绿色文化、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大学生生态文明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路径,以期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对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当代中国"发展为了人民"以及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对生态危机发生之源的科学批判,也有对生态文明美好世界的伦理建构,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超越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转化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塑造生态强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伦理从理念外化为实践,需要党的领导、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市绿色转型是中国努力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城市绿色转型的主体选择主要包括政府规划引导、产业界响应、企业自主行动、中介组织服务、社会群众参与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城市绿色转型,要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加快绿色产业布局,加强低碳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清洁生产,鼓励科研院所低碳创新,吸引社会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建设目标,指出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森林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的基础,又提供文化的支撑和物质保障.同时,探究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加快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创新林业发展形式等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的相依相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和人文素养,建设绿色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及和谐校园.为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有用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就要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青海作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于全国乃至东南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因此,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增强民众忧患意识,强化生态文化,以建立健全科学决策评价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等为前提,以“以德治理”为补充,搭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绿色引领经济和可持续性社会发展为目标,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厚植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等四个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生态政治是政治导向,生态文化是文化底蕴,生态公民是主体力量。特别重要的是,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视域谋划与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从学理上探讨与阐述这一问题,对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而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端于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涵养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运用于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命题,和谐生态观、生态系统观、民生福祉观、绿色发展观及国际生态观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需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企业需要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生产力;个人需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升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江西教育期刊社承办的“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活动将历时八个月.到年底结束。  相似文献   

18.
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的视域下阐述了生态生产力理念、绿色福利理念、发展与文明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具有鲜明的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性质,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普洱市依托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具有普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是符合普洱实际的,也契合了当今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内在要求。构建普洱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涉及到环境、资源、人才、资金、技术、文化、制度、体制等等要素的组合、整合问题。因此,围绕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着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产业和品牌支撑;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文化支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认识和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为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寻找生态智慧,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认真做好挖掘、梳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工作,找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契合之处,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工作。认识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明确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探究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安全促进国家总体安全,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不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蹄疾步稳地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地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