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形成的理论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予以正式确立,两者的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石、原则和出发点,提出和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觉地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办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扬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始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阐明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的实践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奠定了新自然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的文本解读,并对它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的思想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类本质思想,它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精神(劳动)能动性的改造吸收,确定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本质;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现的克服,确立了客观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活动对象的性质;以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对实践过程中异化现象的克服的统一,揭示了实践过程和实践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作了充分的酝酿准备。  相似文献   

7.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8.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劳动及异化劳动本质的揭示,阐明了主客体关系。探讨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首次集中地阐述了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的主体性认识论思想,从而对“认识之谜”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联系原本”开展“副本批判”的重要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中揭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辩护本质,在批判异化劳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颠倒实质,在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抽象秘密,确立了通向“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意识形态逻辑,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术语革命”中的正式出场准备了物质肉身和思想前提,堪称马克思哲学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永国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30-31,3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科学世界观的初步探索。在这部天才思想闪烁的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对市民社会的初步解剖,形成了在探索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进一步制定科学世界观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创立的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式诞生的源头。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费尔巴哈哲学:既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功绩与合理因素,又深刻揭露其根本局限并彻底改造其根本局限。它标志着以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被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所取代,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共产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所作的初次阐发,为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出发点,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手稿》是“哲学中革命变革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后一度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手稿热”,与此同时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由《手稿》引发了理论取向和理论中心的变迁,加上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造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采用哲学的逻辑的方式去想象革命却同实践相背离的局限。对西文马克思主义的探讨与反思,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费尔巴哈提纲》或《提纲》)是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成的,用以批判费尔巴哈列出的11条提纲。《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出现了新唯物主义的萌芽。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础上做到了合理扬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通过《提纲》,完成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完美对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观念来之激烈冲突的社会现实,他用以批判异化的人的观念则是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认同。而实践品格则是马克思《手稿》的显著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未直接论述生态环境问题,但已基本确立了以自然为前提、以实践为核心、以人化自然为主线、以自由为旨归的实践唯物主义,为生态文明开辟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它为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了价值原则、确立了基本方向、指出了根本途径,从而搭建了总体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解读,还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都要求一种转变:即从追求思想的逻辑统一性到揭示思想的结构总体性的转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题包含政治经济学、历史哲学和思辨哲学三个方面,它们分别作为入口和证据、核心叙事和方法论支撑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和思想结构.而这个结构又从属于由人本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支持所形成的马克思思想的基本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20.
倪海宁 《华章》2008,(16):16-17
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向费尔巴哈哲学之后,在对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始终贯穿其中,并取得了质的突破.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节点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之点.在这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使人的本质异化,未来的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真正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