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行为视角,选择个体创业导向为主要变量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是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导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的影响大于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个体创业导向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创业行为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因此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调动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缓解未来就业矛盾的有效路径。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文章主要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旨在探讨创业教育如何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基于东部三省六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显示,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还揭示了创业环境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高职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将模糊容忍度、创业决策等作为中介变量,创业资源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中,构建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并加以检验。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表现为弱相关的状态;模糊容忍度和创业决策在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资源整合能力能有效调节“创业资源—模糊容忍度—创业决策—创业行为”的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路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存在着有条件的“黑箱”。  相似文献   

4.
创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创业意愿则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佳指标,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无论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全国范围内以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共收集8106份有效问卷,探究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实践经历以及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实践经历以及创业意愿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创业教育满意度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较小;创业实践经历在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创业意愿之间起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些困境,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高校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在思政元素的引导下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采用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本文基于天津市三所高校1,870名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创业态度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之间有明显的中介效应;创业感知在创业书籍、创业课程、创业社团三个方面和创业意愿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在讲座报告、创业训练、创业竞赛三个方面和创业意愿之间有完全中介效应;创业意义在创业书籍、讲座报告、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和创业意愿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创业课程和创业意愿之间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时代需要高校创业教育有更大作为。目前,创业教育出现了理论研究成果丰富而实效性评价研究几乎空白的悖论,这应引起学界对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其对创业行为影响的关注。通过构建包含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激情、个人背景因素和创业行为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6省百所高校的3088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满意度、实践情况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行为;创业激情正向中介了课程体系满意度、师资体系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教学部门满意度、教学目标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而负向中介了创业教育实践情况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性别、专业、学校性质、学校所在地和创业活动经历在创业行为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而提出若干建议: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个体创业激情;优化女性创业资源,鼓励女性创业行为;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丰富个体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校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针对西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资本具有积极影响,创业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在自治区高校现有工作实践基础上,今后可通过三方面措施进一步推动双创发展:及时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积极行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有效干预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9.
现有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聚焦于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缺乏对后续创业绩效的关注,尤其缺少不同创业教育类型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对696份有效问卷的分析表明,创业教育可进一步细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这两类教育既能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又能通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间接影响创业绩效,且创业能力的中介效应强于创业意愿。研究突破以往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笼统概念的局限,探索了两种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发现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是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重要的影响指标,有望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者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上海地区的1086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SPSS及AMOS软件,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与创业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开展创业类课程、政府出台相关创业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创业认知、环境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建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针对7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514份,并采用SPSS22.0和Amos21.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效地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期望、绩效期望、创业态度、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创业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和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创业认知、增强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创业"是提出新的想法并实现之,创业的本质在于价值创新,创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教。创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有的关于创业认知、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和创业教学法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需秉持"通识"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业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首要目标;注重非认知能力培养,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创业课程;理解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设计创业教学;加强创业教学法研究,探索基于行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构建以创业课程满意度和创业激情为中介的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拓展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的研究范围,并为创业教育以及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利用“问卷星”在山西省域内的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显示,创业教育能够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能力,创业课程满意度整体维度和子维度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机理中存在中介作用,创业激情整体维度和子维度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机理中存在中介作用。因此,整合创业教育内容、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课程满意度、激发创业热情,是提升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不但承担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还具备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功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时,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马俊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从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中,探寻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致力呼吁高校与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重视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创"战略的实施,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五所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源地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负相关,较之于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大学生个体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成就动机、风险承担、创新性正向显著影响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偏低、素质薄弱、对环境认知不足、创新创业平台缺乏等问题,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意愿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聚焦创新创业能力,解析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增强环境认知,引导大学生提高市场机会和风险敏感度;强化实践教育,做好创新创业实战模拟及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业环境视角,探讨了学校创业环境在区域创业环境与创业教育效果间的中介作用.通过方便样本对某高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231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教育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校创业环境在区域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效果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区域和学校创业环境、提升创业教育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引入合意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两个中介变量,探讨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实效应。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有正向影响作用,可行性感知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综合模型检验结果,对现有创业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而且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的现实意义。学习和借鉴台湾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大陆高校创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通过对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状况、创业活动、创业教育支持系统、创业教育校际合作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大陆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东丽 《高教论坛》2022,(10):72-77
本研究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省份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是否一致。研究面向全国范围内近3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五年内学生,发放问卷1656份,实际有效问卷1527份。通过回归分析证实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同时还发现区域经济发展越快的省份,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是反向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但也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为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转型给予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