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实践性”政治教学,是在师生民主对话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实践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有专家曾经指出,我们传统的政治课堂只是传授知识,而不能创造知识。“实践性”政治教学正是基于这个弊端出发的;同时,它也是“知识传授型”教学认识论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改变单一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知识关系建构是众多学习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内涵与主要思维特征。忽视知识关系建构重要性易导致两个问题:使课堂教学异化为例习题教学;使学生无法掌握解题策略与基本思想。重视并善于进行知识关系建构的数学教学具有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可帮助学生构筑扎实的学习基础;可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借由知识关系建构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进路与方略:以探究示范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纵横关系与“簇知识”;促成“结构性理解”,启发学生感悟作为知识结构精髓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无协作、协作无构建、构建低水平”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基于协同知识构建模型建立地理深度学习模式,并以“植被”为例,设计深度学习教学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操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美术学科深度学习的特征:体现为个体的主动参与与全身心投入;强调把握美术知识的本质属性与整体性;注重美术经验知识的情境化转换与应用。从学生的心灵观、知识观、实践观来看,中小学美术学科深度学习应具有“三样态”:激发兴趣为指引的美术探究学习冲动;注重美术核心知识的建构过程与相互逻辑联系;强调美术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灵活迁移与运用。中小学美术学科深度学习的推进路径:从注重讲授融合主动激趣,即参与式美术教学的回归;引导学生探寻核心知识与思维,即追问式美术教学的深层解构;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思考应用,即理解式美术教学的心灵建构。  相似文献   

7.
以高中生物学“基因突变”内容为例,基于变构学习理论设计“创设情境,概念解构;多重对质,概念建构;调用知识,概念应用;启动元认知,反思性写作及评价”的深度学习教学程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生成与建构,实现认知、元认知、思维、情感与价值观的深度整合,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改变…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深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深度参与”式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求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回应时代诉求,指向“核心素养”改革,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回归了学习本质。知识图谱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深度学习。但以往知识建构存在组织静态、孤立的局限,基于ARCS动机模型和知识建构理论,从协同知识建构、动机策略和学习环境建构面向深度学习的动态知识图谱模型,具有动态生成、及时反馈、交互共享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增强学习体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评测动态知识图谱建构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注意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控制组,尤其对中低水平动机学习者产生积极影响,显著提高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知注意力、自信心和满意度。动态知识图谱建构发展思路可从重塑任务前计划、社会认知开放性、意义协商及生成性教学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催生深层次认知能力与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生物与环境”一节为例,分析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化和精选化编排,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加工与建构,实现对知识和概念的深度理解、反思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嬗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思路、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应拥有跨界的视野,用“深度学习”的理念观照、统筹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打造、建构、创造、审美的数学学习平台,让学生形成主动、深刻、灵动的学习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建构失衡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使得高校教师片面强调专业性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其他素养的提升。并且,由于教师评价体制的缺陷,教师的精力绝大多数都被“限制”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之中。教师“专业化知识”呈现只注重发展“专业性知识”一维化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备课有着本质区别,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表征,而是由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学生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协作,以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教师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6.
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祝钱 《化学教学》2020,(5):56-58,92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四层次——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及观念性知识的分类,以理清化学知识间的层次关系.以“酸的通性”教学为例,通过“呈现事实性知识→建构概念性知识→外显方法性知识→内化观念性知识”的教学主线,理顺化学知识的教学脉络.提出“联系知识——让认知建构自然发生,基于知识——让思维能力进阶跃升,内化知识——让化学观念深入人心”的策略反思,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教学能否走出知识传授的怪圈,深度学习是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展开深度学习,教师要激发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体验古诗词的精彩;让学生建构知识,加深学生的体悟等。这样,层层推进,才能让学生经历有深度、有挑战的学习,实现提高学生言语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建构的需要,在简介“知识金字塔结构”模型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包含的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剖析,并就单元教学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建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