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泛长三角内部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制造业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将泛长三角4省1市分成“核心-边缘-外围”3个圈层,选取2000-2004、2004-2008和2008-2012年3个时间阶段,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各研究单元的制造业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绘制出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对不同圈层之间的产业转移过程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推-拉”模型,对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运用"偏离-份额"(SSM)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各产业产值增加额分为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而计算相关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洛阳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竞争力较强,其他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贡献率及产业竞争力贡献率较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鉴于目前创新质量动态分析不足,在中观区域视角下,基于2007-2019年我国3类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偏移-份额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发明专利占国家总体和本地区比例情况,分别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创新的国家平均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考察各地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一般生产过程理论分析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对于区域创新质量,以结构份额来衡量更加合理;R&D经费投入、R&D机构课题数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均在“专利倍增计划”实施前更加显著;R&D人员投入的影响呈正“U”型趋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越高反而影响越不利;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实施高质量创新战略、加大R&D内部经费的投入、优化R&D人员投入和建立高质量技术市场等促进区域创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8—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西与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分析发现,与中部六省相比,山西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偏低,且差异较大,其中第二产业结构效益较高,而第一、三产业结构效益较低,但第三产业结构效益稳步提高;偏离—份额分析可知,山西区域偏离分量和争偏离分量一直为正,高于中部六省,山西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都处于优势。但结构偏离分量却低于中部六省。表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从发展第三产业、改善交通条件和创建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R&D产业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区域R&D产业的发展差异。主要结论是,区域之间R&D产业的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投入系数相差悬殊。区域R&D产业投入的活动类型结构基本上是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各区域都十分重视对试验发展的投入。区域R&D产业投入的执行机构结构主要以企业为主,其次是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区域R&D产业的产出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中部地区的产出效率高于东部和西部。而且,投入小的区域其产出效率却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0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政府R&D资助绩效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政府R&D资助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其自身的R&D经费支出对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但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有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对其技术引进绩效并无明显影响,但非国有企业的吸收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其技术引进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考察了R&D人员的流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利用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对R&D人员流动测度基础上,应用Moran I指数考察R&D人员流动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R&D人员流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各种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庞大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的R&D人员流动态势,而西部地区则处于R&D人员流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工资、消费、就业等物质财富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技术创新水平、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环境质量等区域发展特征对R&D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1998~2003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和GDP数据,通过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与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起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文章根据江苏省1997~2002年的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GDP数据,通过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浙江省2000-2007年期间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的变化发展做出评价分析,得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份额分量最大对高技术产业贡献最大,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但整个高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端.今后发展中应注重调整高技术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行业,大力扶持新兴潜力行业,促进产业层次的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