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5—2020年27个省份乡村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并运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逐年下降,技术效率逐年上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大致成“W”形变化趋势;四大区域的效率呈现“东部高,东北部低”现象。(2)我国乡村数字经济效率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但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测度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与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格局一致,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度特征。针对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本土企业从外资研发中获得更多技术溢出、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企业数据提供了中国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新证据.研究表明,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垂直产业关联获得技术溢出的表现并不理想,前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后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是垂直技术溢出的获益者,这可能由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作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引起.私营企业和非创新性企业受到了FDI垂直产业关联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通过制度保护、创新性企业通过吸收能力提升避免了这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选取上海市1989—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类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专利授权对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专利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不同产业经济受不同类型专利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DEA-Malmquist技术得到的TFP及其组成为因变量,对西部1999—2006年省级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分组进行面板回归,结果显示: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获得的IRDI技术溢出更多,原因是技术差距大的行业获得了更高的技术效率,而技术差距较小的行业更容易获得IRDI带来的技术进步,较大组技术效率的贡献大于较小组带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1~2016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实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的因素。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安徽省中大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大于1,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引起的。(2)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盈利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都具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和政府资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都具有负向影响;行业集中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不显著,对技术进步率有负向影响。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安徽省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检验"市场换技术"政策入世十年来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可能影响,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利用中国2004—2010年30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考察"市场换技术"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吸收环节的内外资技术差距、研发强度等因素对内资企业绝对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而竞争效应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这是外资企业市场不断扩大,而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吸收环节的通道不畅通是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9.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及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技术研究了27省市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对2006-201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区域间分化明显,没有呈现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特征,各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差异较大,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基于创新项目收益的新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技术进步总体呈现资本偏向特征,即技术进步有利于资本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提高,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呈劳动偏向的省份逐年增长;智能化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智能化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问题后,负向影响依然稳健;中介检验表明,智能化不仅通过影响要素效率引发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还通过缓解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引致技术进步的进一步劳动偏向。本文结论表明了智能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善劳动收入分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吸收能力指标体系,探讨技术差距门槛对FDI溢出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来,全国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8%,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国有、外资、民营制造业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民营制造业增长最快,达到10.7%,远超过国有、外资。省际吸收能力差异较大,技术差距构成了FDI溢出技术的双重吸收门槛,国有企业门槛值分别为1.060、3.430,民营企业门槛值分别为2.2、8.260。对国有企业而言,FDI技术溢出的效果随技术差距扩大而下降;民营企业由于行业间技术溢出,溢出效果是技术差距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2.
何欢浪  刘惠 《资源科学》2020,42(8):1540-1550
本文以稀土产业为例,研究了出口退税调整如何影响稀土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考察出口退税政策变动是否达到政府设定的产业政策目标,即优化稀土行业的资源配置。结果表明:①出口退税的下调,从整体上抑制了稀土企业进入,迫使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稀土企业退出市场,有利于稀土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②出口退税抑制企业进入效应和迫使企业退出效应更多体现在出口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和私营企业中;③相对于稀土深加工产品,稀土初级产品受到出口退税的作用更大,其进入退出行为也更为明显。本文的主要政策蕴含在于:出口退税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很大异质性,出口退税政策仍有较大的改革和调整空间,应该继续深化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改善稀土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改善稀土产品的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Malmquist的学术期刊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学术期刊的生产率及其变化问题。【方法】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学术期刊的表现,讨论出版期数、引文密度、被引半衰期等指标的适用性,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期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7—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管理学领域期刊表现年均进步幅度为5.5%。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期刊列表的期刊的进步程度比未进入列表的期刊要快,各期刊表现的差异程度也相对较小,“马太效应”显现。进入或退出CSSCI名单的期刊的表现一般在第2年发生较大变化,表明存在“牛鞭效应”。【结论】 DEA-Malmquist方法适用于多指标评价期刊生产率及其表现变化。由于引用产生过程的“蜂窝煤”特性,与BCC模型相比,CCR模型更适合评价期刊表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2年我国287个地级市能源消耗和资本存量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通过能源效率变动的分解及变动趋势的分析,测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8大综合经济区等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3—2012年我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性较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可有效提高能源效率;从空间维度,北京、天津能源效率较高,黑龙江,海南的能源效率较低。此外,产业结构、外资引入量和各类政策因素对不同经济区域能源效率呈现提升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测度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与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格局一致,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度特征。针对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本土企业从外资研发中获得更多技术溢出、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国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工业技术资源的收敛过程受到外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的强大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资源的多样性将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为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资源竞争战略,企业采取跨产业技术资源的外生型收敛作为其技术发展战略,以减小外资企业投资过程对本企业本行业技术资源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关系数据计量建模技术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进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及路径。结果表明:FDI、技术进步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整体来看,技术进步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最大,FDI次之;分段来看,自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力显著增强;逐年来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对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而FDI和人口密度的作用略有减弱,2008年以后技术进步超越FDI成为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技术进步日趋重要的决定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包络方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99-2007年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动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作了测度.分析表明: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却有所下降;2002年之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则进一步恶化.七大支柱产业中有六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位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外资企业处于技术前沿,集体和私有企业成为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力量,但国有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在各所有制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条件下依旧处于水平较低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喻  王素  陈玉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08-114
基于对中国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与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医药本土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参考。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1995—2016年医药企业相关数据,对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和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每增加1%,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0.87%,反之不成立;且这种正向推动作用存在3年的滞后期。医药外资企业在华对研发的投入高于中国医药本土企业,且相比而言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国医药本土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差距与挑战,继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合作交流,增强研发投入意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吸收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本文利用北京市制造业2001—2004年产业面板数据,对制造业外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进入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但外资对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可能能够促进外资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外资对于本地产业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既要看到外资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