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红  孙卫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63-1070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创业活动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诸多创业者们开始走“连续创业”之路。基于创业认知理论,以126名连续创业者的调研数据为依托,探索创业者认知偏差对连续创业行为的作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等认知偏差对连续创业有积极地影响,但是,事后明白偏差与连续创业的关系呈现负显著,而少数原理等认知偏差与连续创业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结果还显示,风险承担倾向对于过度自信、控制错觉、事后明白、少数原理等偏差与连续创业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和孵化器对创业资源需求的认知差异性,是导致孵化器资源低利用率的一项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深圳市8家孵化器及52家在孵初创企业的访谈,发现创业者预期资源需求与孵化器观察资源需求间差异巨大,创业者历后资源需求与孵化器观察资源需求相一致。这种差异源于创业者的认知偏差、缺乏自我意识、短期导向和不愿走出舒适区等方面。孵化器可通过积极辅导、强制参与、设定目标、团队招聘等干预方式,迫使初创企业意识到资源缺口并发展缺失资源。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对孵化器资源低利用率的成因解释,并为孵化器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精准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标安  闫双慧  鲁喜凤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09-1816
本研究结合科技型新企业特征,在已有创业者情感特征对技术商业化影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借鉴认知理论来解释创业激情对新企业技术商业化速度的影响机理,探讨控制错觉和风险倾向这两个认知偏差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创业激情和认知偏差(控制错觉、风险倾向)均积极影响技术商业化速度,同时控制错觉和风险倾向在创业激情对技术商业化速度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较好地弥补了已有理论研究不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选择进入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接触时因信息的缺失与不对称,导致孵化器难以准确提供入孵企业成长所需要素,因此研究科技型在孵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尤为重要。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在孵企业成长的15个影响因素;其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得出五大影响因子:孵化器服务能力、创业者能力、公共服务及政策、科研能力及融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五大影响因子对科技型在孵企业成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创业者能力与孵化器服务能力对其影响权重较大。最后,从政府、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孵化服务介入的背景下,新创企业成功毕业的影响因素,它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在创业者与孵化服务二元主体互动的视角下展开理论分析,并通过收集132个入驻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并经历孵化互动过程的企业样本数据,运用生存模型进行统计检验以获得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是影响在孵企业成功毕业的因素,但是,在孵化服务介入的背景下,在孵企业的成功毕业并不单一取决于创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或孵化器提供的孵化服务,孵化服务与创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特定维度的交互作用影响了在孵企业的成功毕业:资金或金融扶持分别与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交互效应、创业辅导与创业经验的交互效应以及孵化器提供的关系网络通道与创业能力的交互效应是影响在孵企业成功毕业的因素。可见,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孵化服务的交互效应影响在孵企业的成功毕业。  相似文献   

6.
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十分重要,从认知视角出发能更好地从源头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生。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认知视角和行为决策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创业者控制错觉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373位创业者及其所在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者的控制错觉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积极影响;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估在控制错觉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创业者行业内联系削弱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识别的正向关系,但是增强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评估的正向关系,而行业外联系增强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识别的正向关系,但是削弱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评估的正向关系。此外,行业内联系和行业外联系对于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估中介作用的发挥也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视角研究,并为新创企业如何使用控制错觉来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孵化器控制力对在孵企业吸收能力非线性作用的机制和边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孵化器控制力理论,对143家在孵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孵化器控制力对在孵企业吸收能力有倒“U”型影响,在孵企业入孵年限负向调节上述非线性关系,孵化器内在孵企业间资源竞争正向调节上述非线性关系。因此,要有效把控好孵化器控制力的度,将其尽可能控制在对在孵企业吸收能力有促进作用的水平,针对不同孵化年限的企业作出不同的调整,同时要关注在孵企业之间资源竞争对于培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卫武  赵鹤  肖德云 《科研管理》2019,40(2):144-153
企业做出战略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预测能力。本文从组织注意力的视角切入,提出企业预测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对组织注意力结构维度的分析,收集284名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运用了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组织注意力对组织学习与企业预测能力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控制错觉和过度自信的调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注意力是一个包括关注、编码、解释和聚焦四个维度的过程;组织学习能使企业获取注意力的资源,但只有通过组织注意力才能提升企业预测能力;高度的过度自信将抑制企业的组织注意力对环境预测准确性的积极作用,而控制错觉并不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孵企业是企业孵化器按照一定的程序及条件挑选出来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孵化和培育的中小型新创企业,在孵企业的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知识获取及创业绩效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企业孵化器内的102家在孵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在孵企业社会资本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在孵企业知识获取及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升在孵企业社会资本以促进知识获取、提高创业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17年广东省78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研究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探讨不同类型政府补贴及其组合对孵化器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仅补贴在孵企业对孵化器综合绩效的影响不显著;(2)仅补贴孵化器或者同时补贴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对孵化器综合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3)同时补贴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对孵化器综合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4)针对不同主体的政府补贴政策影响孵化器综合绩效的具体维度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介绍了企业孵化器在企业诞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概述了孵化器对在孵企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意义。基于现有的关于初创企业、企业孵化器以及孵化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相互关系的文献,分析了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业务支持和网络等服务,为在孵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然而关于孵化器孵化现象的研究明显不足,大多数文献只关注于孵化器主题。因此,研究试图打开孵化器服务的"黑箱",探究孵化器服务在对在孵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其对在孵企业创新作用的不同提出孵化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业者的过度自信能否促进创业成功,过往经历对过度自信是否产生影响?采用制度环境分析视角,运用全国性创业问卷调查数据库,研究创业者的过度自信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过往经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业者对制度环境认知的过度自信会降低创业绩效,而创业者过往经历中的技术积累、管理经验以及掌握的市场信息3个维度会调节这一关系。另一方面,城市潜在创业者与创业者之间过度自信的差异越大,城市总体创业的绩效越低。  相似文献   

13.
梁祺  苏涛永 《科研管理》2022,43(1):98-104
入驻孵化器获得知识服务是初创企业创新成长的关键。但是,能否得到有效的知识服务,往往取决于服务供给过程中孵化器的角色定位以及在孵企业的能动性行为选择。为此,基于54家孵化器376个在孵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跨层回归分析模型,本研究分析了规范型和背书型两类不同知识服务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重点考察了在孵企业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和创业警觉的调节影响。结果发现:规范型知识服务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有倒U型关系,而背书型知识服务对创新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在孵企业的获得式学习在两种知识服务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创业警觉不仅正向调节获得式学习和创新孵化绩效的关系,而且调节了获得式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引起差异化创新孵化绩效的内在原因,为孵化器改善知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 〖HT5”H  相似文献   

14.
孵化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如何提高孵化绩效是诸多研究的焦点.不同以往研究,这篇文章从在孵企业的视角出发,以“机会导向”和“资源导向”两种战略观为依据对在孵企业创业动机进行划分,集中研究了孵化器掌握的网络资源对不同创业导向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差异性.文章以大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园区355家在孵企业为实证研究样本,验证了网络资源与孵化绩效的关系及不同创业导向发挥的中介作用,并最终得到了不同网络资源条件下两种企业创业导向的绩效差异模型,该模型对分析创新环境与创业导向的匹配性和指导在孵企业创业实践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上海、南京和合肥三个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153家在孵企业的样本数据,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在孵企业知识获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在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假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经理及其外部网络对于在孵企业知识获取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经理的互动、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外部网络的接触以及对于外部网络的嵌入均对在孵企业知识获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孵化互动展开理论分析,探讨孵化互动投入的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同时收集216份样本数据通过生存分析展开实证检验。比例风险模型的定量研究表明:孵化互动中,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学历以及孵化器的管理人员从业经历、孵化基金、网络界面都是影响在孵企业成功毕业的因素,企业的产业属性也影响在孵企业的成功毕业。Kaplan-Meier法计算表明在孵企业的孵化时间设置过长。  相似文献   

17.
刘成梅  蔡建峰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72-1679
为了研究孵化网络对高层次人才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江苏省苏南地区50家国家级孵化器引进的378个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为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孵化网络嵌入在孵化器资源支持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在孵化器资源支持和入孵企业资源获取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入孵企业资源获取在孵化器资源支持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在孵化网络嵌入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孵化网络嵌入和入孵企业资源获取在孵化器资源支持和创业绩效之间的双重中介效应大于单个因素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对于孵化器创业生态系统塑造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利用2015—2017年的中国33个大中城市85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数据,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确定了反映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资源以及孵化绩效(因变量)的主要指标,并通过检验自变量对孵化绩效的有效解释能力等手段,构建了一般的判别方程,最后对比高中低三种类型结果的判别方程模型,得出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最终强度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的资源都对科技企业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影响最强,孵化器次之,城市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较大的存在价值,科技在孵企业和孵化器两个主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在孵企业发展。城市创新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表明城市宏观因素对于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影响并不如人们直觉想象的那么强。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集特点,也表明目前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之间创新环境对孵化绩效作用的差距已经出现收敛态势。另外,从具体变量来看,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不论是在孵企业资源,还是在孵化器资源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都是解释能力最强的指标。孵化器服务人员包括创业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孵企业技术人员的储备都是非常有力的孵化绩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政府税收和补贴政策对调控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合作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税收征收强度与政府补贴及分配比例对于孵化器服务行为与在孵化企业努力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补贴政策影响孵化器与在孵化企业的合作行为;在税收全额返还情况下,在孵企业与孵化器间存在最优税收返还分配比例;政府税收外的额外补贴有利于促进合作向着孵化器服务到位与在孵化企业努力创业的方向演化;孵化器收益与在孵企业的行业前景与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初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中国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及创业者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科技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科技型初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科技创业者的强关系对初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初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强关系与弱关系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初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