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情报站     
新西兰科学家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儿童每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电视,那么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性大增。第一种可能是,许多电视节目有快速画面转换,这容易"过度刺激"儿童尚未成熟的大脑,使他们觉得现实"没劲"。经常看电视的  相似文献   

2.
1997年12月16日晚,日本全国许多正在看电视的少年儿童突然感到难受,有的甚至发生痉挛、吐血。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竟有六百多名少年儿童入院治疗。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少年儿童看的电视是一部动画片,这部名为"袖珍妖魔"的电视动画片实际上是1996年2月份任天堂公司推出的便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里,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习惯.人们跟电视的关系可谓"见不得,离不得",一边抱怨"没什么好看的节目","这个连续剧真乏味";一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耗在电视机前.在发达国家,人们每天平均看3小时电视.比这个时间长的只有工作和睡眠.就是说,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中有9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据调查,五分之二的成年人和十分之七的未成年人承认电视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另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承认,已经离不开电视了.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气象影视,我们就会联想到宋英杰在天气图前指点江山,而且央视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在时间上的有机结合,使得央视天气预报曾创下收视率新高。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网络、广播、手机传媒的异军突起,电视天气预报的"必视性"受到了日益严重挑战。据调查,2005年人们获得新闻资讯的手段主要是电视、报纸、网络,2010年15-30岁的青年人几乎很少看电视,30-40岁的人群只有一半看电视。由此可见,电视观众已老龄化。  相似文献   

5.
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视机前,就能足不出户遍访名山大川,问诊名老中医,享受远程教育、,金融、购物、游戏等便捷服务……未来10年间,中国普通民众有望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乃至"玩电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先看电视还是先做作业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是先看动画片呢还是先做家庭作业呢?一般的情况是,电视是非常想看,而作业也不得不做。看来还是节假日好,可以痛痛快快地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肯定注意到了,家里电视旁边多了一个小盒子,电视以前的遥控器也不用了,只用来开机和关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遥控器,用这个遥控器对准电视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8年美国儿科学会就建议,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看任何电视;两岁以上的幼儿可看电视,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小时。理由是,看电视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作用。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婴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自闭症、多动症、肥胖、行走困难、语言发育障碍、眼睛和身体受辐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正>"小璐,小璐!别看电视了,该去学习了!"妈妈的声音逐渐升高,好像要把小璐这个"电视迷"从电视里拽出来。"我才刚坐下就到点了?妈妈你是不是骗我?"小璐不情愿地抬头看,果然,感觉才一眨眼的功夫,半个小时都过去了。可是刚刚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间走得真慢。这种情况发生多了,小璐怀疑自己病了,说好听点叫"电视迷",其实就是对电视上瘾呗。她想起了一说到逛街就两眼放光的妈妈,妈妈是不是也是上瘾呀?这个得找知识渊博的爸爸去解决,爸爸呢,很快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你想过有一天你能命令电视吗?当你从电视上听到一首好歌时,你可以让电视把歌词打印出来;当你欣赏篮球赛时,你可以让电视同时把各队的技术统计告诉你;当节目看到一半,你忽然心血来潮想看录像时,也可以让电视先歇会儿,以后想看时再接着看.总而言之,你的电视就像一个恭敬的侍者随时听候你的吩咐.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过年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在人们闲暇之余经常是看电视,我家也不例外。在家里,我可是一个电视迷,尽管知道长时间看电视不好,但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有一次看电视时,我突然发现,当电视遥控器与电视成一定角度时,换台无效,为此我特地做了一个实验。我的实验我先用量角器测出遥控器有效控制范围,然后根据所测得的结果,我想有什么办法,使遥控器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外所发出的红外线都汇集到一点上,能有效地控制电视?由此,我想起了所学过的凸透镜能够使平行光汇聚到一点的知识,我想如果把凸透镜放到荧屏下那个红外线接收点上,不就可以了吗…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之后,不少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看电视了。可是,你知道如何科学地看电视吗?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和电视是特点最为相近的媒体形式,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对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发现:(1)网民中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长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明显差异;(3)不同网龄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互联网与电视使用上并非简单地相互替代关系,人们的媒体消费行为主要受到个人背景特征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惯性.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电视台的越来越多,电视节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化.面对有限的受众资源,收视率的高低就意味着节目是否能够生存.在"英国学者约翰埃利斯看来,电影观众和电视观众注意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看电影是'注视',而看电视是'扫视'.扫视意味着无须特别费力于观看活动.术语本身表明了这种区别.他在<有形的虚构:电影、电视和录像>一书中指出:看电影者是浏览着,他一方面漫不经心的看着进度,另一方面又不放过大事,或者说,如其旧时的含义,'顺便看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观众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卷入程度,电视人必须动用各种手段来点醒观众,吸引观众、迎合观众、挽留观众.其中色彩作为构成画面的不可忽视的基本符号,在电视专题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逐步解决边疆各族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看戏难"和"学科技难"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是省委、省人民政府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维护和实  相似文献   

15.
“看电视,看电视”我们受众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来接收信息第一用到的感官恐怕就是视觉了。在电视节目中,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节目还是带有演绎色彩的电视剧或是带有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它们所用到的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就以这些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在电视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因为看电视而意外地发现科学很简单,因为心中住着一个"哆啦A梦"而成为现实版"机器猫",湖南省醴陵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邱卓尔不小心闯入科技创新天地,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邱卓尔爱想爱动手,更爱天天跟科学这个家伙腻在一起,捣鼓着各种发明  相似文献   

17.
<正>在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逝世之前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在钱老之问的背后,还有一个钱老之惑。故事是这样的:钱学森一辈子都不看电视。有一天,他因耳背,突然对儿子提出要买  相似文献   

18.
世知 《科学生活》2008,(4):87-87
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看电视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一些女孩的性早熟极有可能与经常看电视有关。不久前,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在《生物学家》上发表文章说,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经常  相似文献   

19.
木子 《知识窗》2005,(4):22-23
当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市民艾迪·米勒的家门被敲响时,69岁的米勒正舒服地坐在家中的椅子上看电视.他打开门,看到两个便衣警察.其中一名叫做格雷格·法里斯的警官朝他喊道:"梅耶斯先生,你好!"米勒回答道:"你找错人了吧!"法里斯警官道:"没错,这就是你的姓名."  相似文献   

20.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11,(3):64-64
爷爷是哪国队员 七岁的阿嫒和舅舅一起看电视,电视正播足球赛,舅舅对阿媛说:“电视里黑头发的是中国队,红头发或者黄头发的是外国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