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传播对一个国家塑造其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从日常新闻和突发新闻两方面展现了目前新闻播报的现状,并以中国时政新闻传播为例,分析在目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形象包含国际形象与国内形象,这样,其面对的受众既包含国际受众,也包含国内受众。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多集中在中国国际形象的探讨上面,而忽视了国内形象的建构以及国内受众的认知需求。因此,本文在探讨国家形象营销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营销的原因,并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形象包含国际形象与国内形象,这样,其面对的受众既包含国际受众,也包含国内受众。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多集中在中国国际形象的探讨上面,而忽视了国内形象的建构以及国内受众的认知需求。因此,本文在重新阐释国家形象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赵凌 《当代传播》2012,(6):49-52
个体传播是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维度,其中尤其是个体传播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在当今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传播形势下,更发挥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姚明作为个例,利用语料库工具,挖掘姚明个体传播与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姚明个体传播与国家传播存在着一个双重传播模式,并分别呈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样式,借助姚明篮球明星的显性传播,中国国际形象在其中得以隐性传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大都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因为这个问题的起因之一似乎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被中国方面认为是有意无意地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所以新闻媒体,特别是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被认为对树立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传播者的形象和传播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在21世纪为中国构建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扩大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利益,离不开高效力的对外传播。众所周知,传播的效力与传播者自身的形象或信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传播者的形象或信誉好,他的传播效力就高;形象或信誉不好,传播效力就低。一个骗子说的话,是没有人会信的。一个有明显倾向的人,其信誉也会大打折扣。一个为大家所喜爱的公正的权威人士说的话,就比较容易为受众接受。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对外传播,在对外传播上,下了很大力气,投入了众多人力和巨额资金,创办了一批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播学与世界对话──“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潇湘1996年8月14日,北京骤雨初歇。来自世界6个国家的102名学者荟集北京大学,从不同方向,运用不同方法就传播与文化的问题,各抒襟抱,展开了一场国际性的学术对话。会议的讨论主要...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会议共设“新媒体与对外传播”、“媒体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党和军队国际形象传播”、“新技术应用与传播”五场分论坛.本文就研讨会的一些独到观点和看法以及会议达成的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义化传播研究所与美国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系定于1996年8月13-16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与世界──面问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宣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方 《当代传播》2006,(5):84-8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大无形资产。而文化是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笔者认为,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本文以奥运宣传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来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曹雨佳 《青年记者》2017,(32):86-87
21世纪是一个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气候议题的时代,气候变化问题已从一个科学议题变为集政治、经济、生态以及国际关系为一体的全球性课题.因此,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理念、政策及行动已经成为评估国家环境形象乃至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国际舆论、政治、经济与外交.在2017年联合国气候会议波恩首轮谈判(以下简称“波恩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努力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对关键、核心议题主动积极发声,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此外,中国气候传播更加主动,国际舆论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越来越重要。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明星运动员、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方式,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取得了良好效应,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主流价值观、商业化趋势明显、回归个体本位、主动意识加强。今后,还需要在丰富传播内容、扩大传播视角等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增强话语权,以促进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吸引世界关注与投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和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空间。在当今全球化传播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青年记者》2007,(14):19-20
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国公众获知外部世界资讯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对国际主流媒体中近年来关于中国环境的报道的归纳,分析中国环境的国际形象,国际环境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重塑中国国家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李阳阳 《传媒观察》2023,(11):116-12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是一项大工程。本文立足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个面向,即把握“表”与“里”、“势”与“韵”、“变”与“不变”的辩证交融关系,从塑造丰富立体的形象样态、开展境外舆情的研判应对、筑牢外交话语的理论根基等多个维度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形象在建构中传播,在传播中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辉 《现代传播》2006,(2):113-117
国家形象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公共研究的一个交叉性领域,其所需要的学科基础极为丰富。上个世纪90代中期,中国传媒大学设立“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硕士专业方向后,就一直保持着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于1998年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2002年,刘继南教授等著述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一书出版,这成为本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之后,中国传媒大学将“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设立为“211工程”建设重点课题。本专题是该研究部分成果,文章在一定意义上展现了目前国内国家形象研究的一些前沿思路。本刊特推出本专题,以飨读者。本课题组负责人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授刘继南,参加者有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何辉以及郝士恒、马鑫、张乐、唐爱慧、夏炎、郑卓君、马静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促进国家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形象片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十年来,我国每年都有一至两部国家形象片的制作和传播.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这些宣传片在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形式上均呈现较大变化,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际研究视野为参照,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理论演进进行了梳理回顾,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在经历了展示国家实力、争取传播话语权之后,未来发展的愿景是“国家形象”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科学、文化与交流──第八届国际科学编辑会议侧记齐志英以“21世纪的科学、文化与交流”为主题的第八届国际科学编辑会议于1995年7月8日至15日在西班牙海滨城市巴塞罗那召开。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国际科学编辑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