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1987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其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根本指针和重要保证。同时也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本国国情,加快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开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使我们走出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地基上进行,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道理,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途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基本任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指生产力落后国家如何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如何立足本国国情实现传统现代化、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和现代化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等方面,成功实践了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中国式现代化从为发展中国家开辟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为当代科学主义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和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大创新成果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相似文献   

5.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29-30,16
邓小平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把社会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把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的财富。认为资本主义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并认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论证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把当代中国社会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共时态的“跨越式”社会主义,不同于与资本主义历时态的“替代式”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主体社会主义,还要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黄辑 《政治课教学》2002,(11):F002-F002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努力,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是对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翻两番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指标,它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改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向中等发达国家不断接近的社会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要以不断解放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论,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目标的新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化建设方面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生产力比较发达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治国家;推进化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矛盾的双方,二者之间的排斥和对立是不容回避的;然而从事物发展的扬弃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必须包含、容纳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因此,社会主义如何注意不断吸收、借鉴、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和教训,建设社会主义,使自己获得更快的发展,展示更大的优越性,就成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问题。“利用资本主义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曾经十分关注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特别是在研究俄国革命的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过程既是不断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人自身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也是人的解放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和克服人的异化以进一步解放人的要求必然要突破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生产力和解放人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在于忽视或背离了二者的统一,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要自觉实践解放生产力和解放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用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本质要求。我国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独立自主,不断创新;目的是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置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首位 ,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时代的发展赋予先进生产力新的特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 ,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跨越,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不仅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认识到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还具有容纳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潜力,资本主义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益经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两个层面对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性作了深刻的论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途径,阐明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条件特别是生产力条件,并领导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的成功跨越.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制度跨越的成果,对已进入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正确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列宁、毛泽东等老一代思想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但“一国两制”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时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唯物主义当代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出发以实证的方式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由于照搬照抄和对生产关系超乎实际的冒进,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正常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跨越发展理论从发展的战略、方式和过程上作过许多丰富论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的思想,是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当代时态。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 ,经过“四次探索”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把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一个新境界。在“一球两制”将长期存在的条件下 ,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 ,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要与资本主义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定会是一番新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