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余华作为先锋派的重量级作家,在小说创作上有着过人之处。其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都独树一帜:叙事态度冷漠,叙事视角自由,叙事结构随意,叙事语言独特,作品人物符号化。  相似文献   

2.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
常仕璇 《海外英语》2014,(7):163-164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也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独特叙事艺术,特别是在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叙述风格上的创新,赋予作品巨大的魅力,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杰作。该文重点从作品的叙事艺术入手,分析作品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叙事风格上的突出特点,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出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以其对整个人类经验的艺术性表述享誉世界文坛,小说的艺术性为作家对人类经验的成功表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经典叙述学家热耐特的理论,从叙述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聚焦三个方面对《占有》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在揭示其叙事特色的同时,论证这些叙事策略如何为表现作家的历史观服务。  相似文献   

6.
舍伍德·安德森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 ,其著名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探讨其精湛的叙事策略、独特的文体风格以及小说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7.
叙事空缺往往被视为先锋派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但事实上一些非先锋派作家也常使用空缺艺术,池莉便是一例。池莉创作丰富,叙事手法多样,叙事空缺作为其中一种涉及其长、中、短篇小说。池莉小说的叙事空缺可分为情节空缺和结尾空缺两种。  相似文献   

8.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以陌生化的先锋性叙事策略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旋风。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从语言、细节和对传统叙事的解构三个层面,探究余华先锋性叙事所采取的具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一点在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文学上有突出表现。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马原、残雪、格非、苏童、孙甘露等先锋派作家继承发扬了博尔赫斯的写作技巧风格,有意识地移植西方文学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文化象征三方面。承认博尔赫斯等西方文学大家的影响并非否定成绩,中国先锋派作家是立足于本土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根植于中国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格非是一个极具个人写作特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叙事特点主要是:故事情节的重复叙述与相互消解,扑朔迷离的时间与支离破碎的回忆,故事情节有意空缺,冷漠的爱情、知识分子的崩溃等,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格非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2.
格非是一个极具个人写作特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叙事特点主要是:故事情节的重复叙述与相互消解,扑朔迷离的时间与支离破碎的回忆,故事情节有意空缺,冷漠的爱情、知识分子的崩溃等,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格非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盲刺客》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作家得以完成该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从叙事学角度看,可以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解析。玛格丽特把高超的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的现代女性情感、地位和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叙事者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的两次叙述,从故事结构,描叙结构和评议结构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两次故事的叙事策略.叙事者第一次讲述故事时,外语能力为中级低等;而第二次叙述故事时,外语水平为高级中等.语篇分析发现第二个故事在叙事长度,详细程度,语言使用和评议手段各方面超过了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更高版本,运用句法和词汇手段变化行动的步调,从而吸引听者进入故事.最后阐述叙事研究对教学的启发.叙事教学法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促进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盒子》是十九世纪美国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恐怖侦探小说。小说保持作家以往恐怖、压抑的哥特式风格,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美人之死"的美学主张,同时其独特的叙述也为侦探小说提供一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空间”形式这种新的理论范畴阐释了先锋小说的叙事结构。余华、格非、马原、苏童等先锋派作家采用多种手段,构筑了拆解与重组、错位与对话、反讽与和声等结构特色,体现了先锋小说叙事结构的内在表现力,呈现出新鲜的与世界接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才女作家。她的个性体现在她对“五四”主流及左翼模式的挑战与背离。这种异质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法则上。本文从内容模式、叙事结构、情感营造及叙述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19.
60名土耳其大学的学生的恐怖叙事被分析;30份个人口头叙述被收集。另外30份叙述在一项书写任务中被引出。这项研究旨在于发现土耳其大学生个人经验叙事在口语和书面语叙事中运用叙事结构和评价性语言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锋文学基因研究的分支之一,作家马原的叙事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他的招牌式的叙事圈套,迷宫式的情节,拼贴破碎的语言元素等的运用曾经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观念和叙述方法,标志着中国小说叙事革命时代的到来。因此,从叙事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些形态,既有助于从微观视野理解马原的叙事语言特色,也有助于从文学史的宏观视野把握先锋文学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