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斯科特·欧内斯特在IBM公司中名不见经传,但他编的木马程序让就读的中学校园里的电脑全部瘫痪的"恶作剧"让人记住了他,当然还有他的近乎狂妄的优越感.  相似文献   

2.
元诗自问世以来始终未得到较高评价,元诗的总集和选集种类既少,规模也不大,到清初更是若存若亡,流传甚罕.因此顾嗣立编刻<元诗选>是清初元代诗歌文献整理乃至古代诗学研究中的一件大事.顾氏在康熙初年诗坛流行宋元诗的风气下,穷其毕生精力、财力编刻元诗,以致家道衰落,他的努力为表彰、保存元代诗歌作品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从今天的角度审视这一巨编,在肯定其保存文献之功外,更应注意其特殊的思想、文学价值及心态史意义.本文在全面论述顾嗣立编纂元诗的成就得失的基础上,对书中展现的元诗史观及作品遴选中折射的心态史内涵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06,(11)
宣哥诙谐有趣的创意故事和幽默又不失实用性的问题回答深深打动了小编的心,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许多读者打来电话,除了问问题外,还有很多人纯粹是好奇。他们好奇宣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他是什么地方毕业的,从事什么职业,平时都做些什么?为了给读者一个交待,这期小编特地找来宣哥,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有问题问宣哥,照例还是拨打我们杂志社的电话010-51606890转808或者发Email到xuangerexian@163.com,你也可以登陆宣哥的个人博客。  相似文献   

4.
陈河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男人,很矫健,这与他1.84米的高个有关,也与他曾是浙江省军区的篮球后卫有关。他的原名叫小卫,河是他给文学的命名。以前我在《温州日报》编副刊,在来稿中发现他的散文,稿子好,我便发了。以后常在一起聚会,更多的是谈文学,自然而然就成为写作圈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先来了法国,随之他去了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5.
鲁娃 《文化交流》2013,(11):62-65
陈河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男人,很矫健,这与他1.84米的高个有关,也与他曾是浙江省军区的篮球后卫有关。他的原名叫小卫,河是他给文学的命名。以前我在《温州日报》编副刊,在来稿中发现他的散文,稿子好,我便发了。以后常在一起聚会,更多的是谈文学,自然而然就成为写作圈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先来了法国,随之他去了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6.
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不知是谁给贾芝先生编了这首顺口溜。在一次聚会上,贾芝先生当众朗读,有板有眼,十分得意,看来他对这顺口溜是认同的,至少没有反感。这顺口溜的“作者”也真会编,看似贬,实为褒,意思是说贾芝先生生活朴素,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7.
李春林先生今春写了一篇书评:《〈学术史与心灵史的交响〉———冯济平编〈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读后》。他认为,这些学者自述就其整体而言,不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学术变迁,而且展现了一代学人的心灵轨迹。仿此,我将这篇李春林个人的学术小传命名为《学术与心灵的交响》:他太重视学人的人格建构与学术研究这两者的互依互动的关  相似文献   

8.
南冥,姓曹,名植,生于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燕山君七年),卒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宣祖五年)。他与李退溪生同年而后卒十四个月,同为朝鲜王朝十六世纪的性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后人编辑为《南冥集》,其中《学记类编》,是他的性理学代表作。南冥虽然...  相似文献   

9.
以百岁高龄谢世的钟敬文先生(1903—2002),主要以学术著述及传道授业解惑名世;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家与诗人。谈论钟先生的文采风流,人们喜欢以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收录  相似文献   

10.
我案头上放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邵燕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邵燕祥诗选》。这本诗选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销售火爆。当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八旬老诗人邵燕祥,新诗和旧体诗综合,字字珠玑的、如此多的好诗、好作品汇集一起,确实十分珍贵!这部诗选集,收入了他从1988年到2010年这二十余年间的诗抄,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长诗和组诗;下编为杂诗。该诗集是按写作年月顺序排列的,读者可以追随岁月回眸历史,跟随邵燕祥的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方电视台一是报道肤浅,二是公式刻板化,三是笼统.堆集数据等问题.作者结合地方台实际,从节目的定位问题、电视新闻节目的采和编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陈述了解决好上述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新编实用英语>教学,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珍 《文化交流》2008,(2):39-43
在编了<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多部婚恋电视剧之后,王海鸰来到西子湖畔,讲了一堂生活状态与心态的课.……  相似文献   

14.
做编辑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向作者约稿,就像记者可以采访人一样,我和钟老的相识,就是我主动去拜访他并向他约稿,时间是在1998年的初春。那时我正在主编《学林春秋》一书(该书的单卷本曾于1998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6卷本曾于1999年J2月由朝华出版社出版)。我编这部书的主旨是为了趁  相似文献   

15.
张晖 《对外大传播》2005,(10):52-54
杨先让先生是位画家,但他与中国民间剪纸,与陕北的老大娘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把这些会用巧手剪出美丽窗花的农家妇女从山沟沟里带到了北京。然后,他14次率从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记录下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大量忧秀民间艺术形式被称作“最后的绝响”。 当我们得知杨先让在美国开办画展并受到热烈欢迎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在国外不仅举办自己曲作品展,而且还以更大的热忱,利用一切机会向美国人讲述中国民间美术,特别是当他谈到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使听众激动不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一路走来的他是如何获得了“时代的浪漫记录”这一当之无愧称号的……[编按]  相似文献   

16.
挪开暖瓶     
刘心武 《文化博览》2006,(10):44-45
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他和她,三十几年前,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旁,说说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着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编罢本刊已是午夜时分.独立"时空立交桥"上惯看国际风云、洞察世事冷暖竟感慨万千.只语片言离我远去,"顿悟'诚如启明之星寥廓寂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档案工作的升级发展,研究如何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各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差生     
春鸣 《文化博览》2005,(1):26-27
我是个差生.坐在最后一排,从初一到初三,老师一直对我说,马冬林你作业可以做,可以不做,只要遵守纪律,别和人打架. 我在班上没什么朋友.我爱踢足球,星期天东升他们到操场上踢球,我也会去.他们分成两队,没有哪一队想到把我编进去,除非人不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