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树立守法不违法的法律意识。2.法治观念:通过数据、调查、案例了解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明确行为上能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3.健全人格: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提升意识、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4.责任意识:明确未成年人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守法不违法,学会自我保护,这正是未成年人应尽的义务。【教学重点】认识公民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
<正>【活动背景】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对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心理创伤。被欺凌者大多性格内向、敏感、懦弱、封闭、孤僻,反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被欺凌后,不敢向教师、家长求助,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因此,激发被欺凌学生身上的能量去应对欺凌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网络欺凌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他人受到伤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网络欺凌现象严重,并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现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网络欺凌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和父母情感温暖问卷,调查了906名大学生,考察了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效应,探究了父母情感温暖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发现:网络受欺凌、手机成瘾、网络欺凌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在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在这一中介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随着母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减弱;然而,随着父亲情感温暖水平的提高,网络受欺凌通过手机成瘾对网络欺凌的间接作用会增强。大学生网络受欺凌既能直接影响网络欺凌,也可通过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合理利用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网络欺凌与成瘾行为的干预作用,避免网络欺凌在高校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问题普遍存在,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但是在反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教育者的注意力都聚集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身上,而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却经常被忽视。据调查,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态度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可忽视。本课重在唤醒旁观者,如果旁观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芬兰开展的全民反欺凌运动,该运动将旁观者作为重点,采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学生移情对网络欺凌的影响,经描述统计、回归分析及调节作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欺凌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移情对网络欺凌有显著负预测作用;(3)性别在情感移情对网络欺凌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年级在认知移情对网络言语欺凌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剧情简介】温诗情是一个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女生,她害怕与人交流、缺乏朋友,却被班里几位同学欺凌。经历了一学期的欺凌后,温诗情偶然机会结识了活泼女孩陈许,在陈许的陪伴和鼓励下她一点点变得坚强,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收集证据之后告诉了校长,校长秉公处理了欺凌者,也开展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教育宣讲活动。温诗情的学校生活渐渐变得多姿多彩,她也逐渐变得勇敢且善良、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背景】校园欺凌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之间力量不平等基础上的消极人际关系,具有蓄意且重复发生的特点。高中学生心理成熟度偏低,情绪化与非理性的特点显著,易受环境影响,易发生人际冲突,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其他时期更高。校园欺凌不仅会给被欺凌者的身心带来痛苦,对欺凌者的生活、交际、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把网络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获得习作成功体验,最后达到自能作文。【教学内容】《我是摇摇》诗歌写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与自己习作相关的信息;2.模仿诗歌《我是苹果》,在电脑上做诗;3.能从内容、形式、韵味等方面评价诗歌,并根据网上学习伙伴的建议修改诗歌;4.体验诗歌创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获取习作相关信息;在电脑上尝试并初步学会创作诗歌、评价诗歌。【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在模仿的实践中感悟诗歌创作的一般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所遭遇的网络欺凌,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如在某个论坛发表个人观点,因有不同意见被其他网友抵制辱骂;在一个班级的贴吧里,因不满某个人而对其进行恶意攻击;因在网上晒出照片后,遭到了恶意涂改……类似这样的网络欺凌现象已在许多大学生身边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主题】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来体会独特的"爱的教育"。【教材简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文中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剧情简介】本剧以校园欺凌为主题。七年级的小晴受到同班同学小芳等的语言暴力欺凌后,躲在角落里与她的内心(树洞)进行对话。小晴学会倾诉,知道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同学小帆等找到小晴,鼓励并带着小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班主任对小芳等的欺凌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  相似文献   

13.
正向"网络欺凌"说不,还学生成长一个绿色空间,不只要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遵守相关规则,不做网络欺凌的施暴者,还要让学生在受到网络欺凌时,敢于走出这个伤害。以下两位教师,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如何在学校层面预防网络欺凌的发生;当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时,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伤害。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网络欺凌,预防措施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在我们提出要为学生营造健康网络空间,还给学生成长一个绿色空间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了解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从制度建设到课程设置,再到相关的技术支持,取他人之长,为我们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校园欺凌问题向虚拟空间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问题.近年来,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和美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欺凌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干预措施.澳大利亚着重于为学校开发各类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从源头防范网络欺凌的发生;欧洲国家在开展网络欺凌研究上采取的态度是通力合作、共同防范,在预防教育上下大力气;而美国则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来遏制日益蔓延的网络欺凌现象,用立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欺凌会对被欺凌者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等不同层面的关注,但是在打通防治网络欺凌的“最后一公里”环节时存在明显不足,即班主任怎样防治网络欺凌。网络欺凌行为表现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的问题,欺凌者存在认知、情绪、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原因,班主任需要针对归因分析提出建立机制、引领认知、教会...  相似文献   

18.
【典型案例】 小林长相英俊,身材高大。虽然才17岁,他身高达1.75米。小林是高二年级的一名住宿生,平时沉默关寡言,脾气古怪,好走极端。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由于激烈运动大家都出了一身的汗。下课后同学们都回宿舍洗澡,可能小林洗的时间长了些,外面等的同学有些急,就催他快点。没想到小林洗完一出来就和同学发生了争吵,  相似文献   

19.
好书推荐     
《师道》2007,(4):52-52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作者:[日]黑柳彻子】“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本书讲述了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可爱的小豆豆长大了!  相似文献   

20.
[活动理念] 芭芭拉·克罗鲁索(Barbara Coloroso)认为,"受到有意识、故意和好斗的意愿驱使,通过攻击和伤害他人,制造恐慌使他人产生畏惧的行为叫欺凌".校园欺凌现象会因为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欺凌主要表现为肢体、语言和心理上伤害他人的直接欺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