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统治者都有意识地注重对大臣们进行忠君理论的宣传和灌输,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西汉紧张的君臣关系大大削弱了大臣们对皇朝效忠的决心,以至于王莽轻易代汉;而东汉在宦官和外戚专权的危难之际,却有很多忠臣勇于赴汤蹈火,为皇朝的延续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通过对历史知识灵活多样的发挥运用,向大臣们灌输了忠君思想,宣传了治国理念,进而培育了尊卑有序的官僚系统,营造了和谐良性的君臣关系,从而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提供了制度上和思想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忠君观念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一直得到统治者以及士大夫的格外强调。虽然自党锢之祸后,士人心中的忠君观念开始动摇,但是西晋以前,士大夫们依然恪守着“忠君”观念,即使在动荡的三国时期,忠君观念亦影响深远。而西晋以降,忠臣寥寥,弑君篡位者更是层出不穷。若以忠君观念的变化为解释问题的切入点,魏晋之际的“淮南三叛”,则是导致忠君观念进一步淡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官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顺治入关之后,朝廷官员基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的对外交涉常常被与清朝统治者,特别是那些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的皇帝和大臣们的投降外国联系起来.道咸年间,围绕着订约、修约和践约的问题,清朝与欧美各国有过一番断断续续的和谈和战争,通过对此间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可以从另一方面寻求出对《北京条约》的签订这样的交涉结果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先秦著名的法家代表,对忠的议论颇具特色,他对忠的论述与其整个思想体系是一致的。韩非所谓的忠主要是一种君臣关系,是大臣对君主的忠心,是一种忠君的思想,较少涉及到个人之间的忠。  相似文献   

7.
大土地占有制的发展,从两宋开始转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自由兼并的时期。任何形式的干预和抑制都基本排除了。所谓“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的议论,基本上概括了赵宋统治者对待兼并的态度。赵匡胤鼓励大臣们向官僚地主的道路发展,大臣中多有“择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者,例如:宋初的青州官僚麻希梦一家,“居乡  相似文献   

8.
明杂剧《齐东绝倒》通过对舜帝为免其父瞽叟死罪,背负他逃往海滨又回来的故事,对所谓的圣贤们进行了讽刺,展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个人利益,君主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大臣徇私舞弊的黑暗现象;揭示了当时以利益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关系,同时极端地表现了当时反禁欲、反封建礼法思潮。其现实性极强,反映了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先秦著名的法家代表,对忠的议论颇具特色,他对忠的论述是与其整个思想体系相一致的。韩非所谓的忠主要是一种君臣关系,是大臣对君主的忠心,是一种忠君的思想,较少涉及到个人之间的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11.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本文主要从司马迁的创作目的与动机的角度分析《史记》,从而推断出它的隐含读者分别是最高统治者——帝王,一般统治者——在朝大臣,及在逆境中的士层。  相似文献   

12.
五代武人在大一统政治格局瓦解的形势下,个人权力欲极度膨胀,忠君道德观普遍淡薄,其利益权衡,更多以现实权力格局和利害关系为基准。但仍然有部分武人追求以忠君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精神。而后唐君臣对唐室正统地位的继承与维护是这一追求的体现。五代文士在武人强势的政治局面下,普遍明哲保身,鲜有忠贞耿介之士,政治道德水准较前代下滑。但仍有部分文士敢于进谏,影响统治者沿儒家化政治方向施政。后唐文士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追求,以及后晋文士关于契丹事务的议论,都为五代政治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3.
聪明的含义     
在泰国的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人叫西特诺猜,一天,他对大臣们说:“我可以猜中你们的心思。” “真的吗?要是猜不中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打赌,猜不中,我赔银子给你们。” 大臣们想,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真要赌的话,既好玩,又能赢钱。于是大臣们商议,表示愿意与西特诺猜打赌,而且表示,  相似文献   

14.
忠君观是近代会党组织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清廷刻意借助儒家思想来宣扬、推行忠君观有直接关系。近代不少会党组织接受并积极践行了忠君观,而清廷也对此举予以了及时奖励,以鼓舞其更加积极为朝廷效力。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会党组织持“反清复明”的忠君观,这一忠君观虽然属于亚文化范畴,但受到了先秦儒家忠君观和“华夷之辨”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实施变法而退出政府中枢,在洛阳编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史鉴中反映司马光对政敌进行攻击最具攻击力的有两个方面:以历代朋党之争的祸害和最高统治者对朋党的残酷惩治拟喻现实,劝勉皇帝要善于从谏,尤其要谨慎选择宰执大臣。  相似文献   

16.
指鹿为马     
丞相赵高早就有篡夺皇位的心思了。但不知大臣们对我是怎么看的。圣上,臣献给您一匹马。丞相搞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头鹿嘛!我要想个办法试试大臣们的心思。各位大臣,你们说这是马还是鹿?这、这、这……这不是马么,丞相干嘛明知故问?嘻嘻。这分明是一头鹿!哼,那些与我唱反调的人统  相似文献   

17.
赏酒     
很久很久以前,古埃及有一个国王,名叫福拉特。这天, 福拉特过生日,他的大臣们都前来祝寿。当大臣们向国王敬酒时,国王说:“今天,有人献上了100升美酒,我要把它赏给10 位最有功的大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故事《巧妙应答》学生看着大屏幕欣赏故事。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给他的大臣出难题,大臣们答不上来就要受罚,弄得大家总是提心吊胆。一天,大臣们陪着国王在花园里散步,走到水池旁边,国  相似文献   

19.
拟话本小说的忠君悲剧只出现在陆人龙笔下,明末礼崩乐坏,陆人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忠君”树型,他在真实叙述一个个忠君悲剧的同时,客观上却解构了“忠君”。我们看到了陆人龙对忠君的血腥与困顿的正视,看到了他理想中对慈悲的坚执,更看到了他对事实上的疏离与脱离的揭示与无奈。于是,我们在一群英雄豪迈决绝的身后,看到了他们的日暮途穷。  相似文献   

20.
李建民 《老年教育》2007,(11):22-22
从前,有位国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打算将它做成一枚戒指,并在里面塞进一张纸条,一旦走投无路之际,看到它便可转危为安。于是,他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要大家想出一句最简单、最恰当的话,这可把学识渊博的大臣们难住了。众大臣冥思苦索,终无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