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晟 《现代语文》2006,(4):11-12
马致远,号东篱,字千里,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今河北作家马吉连以一首《怀旧》诗“秋思之祖天下唱,怀念古人永不忘。元人第一曲状元,万花丛中马神仙。名香百世满梨园,星闪烁照人寰。”概括了元、明、清及近、现代对马致远的高度评价。马致远在戏曲方面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马致远为什么要加入道教?原因很多,本只考察马致远的悲哀及其宣泄排解方式。我之所以探究这个问题,一是对马致远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尚缺乏专门性、综合性论述,二是有利于我们理解马致远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4.
古人曰:“佳作常自改中来。”占今中外的名家佳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久负盛名的小令也正是这样。现将其原稿与定稿进行对照揣摩,从中体悟这首名曲语言上的妙处。  相似文献   

5.
晓君 《今日中学生》2007,(10):42-43
本文选择用随笔的形式来回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需要胆量与智慧的。怎样才能将自己吟读后的感觉写得让人情思涌动、耳目一新呢?这自然离不开想象.离不开作者独特的感悟。“古道”里的抒情,“西风”里的描写,“瘦马”里的追问,无不染上了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作者倾注的一腔深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马致远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人,在人地位低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元代,传统人的人生价值自然难以实现。马致远的生平经历、散曲创伤及其杂剧创作表明,他的代表作《汉宫秋》杂剧主要不是在表现民族情绪,而是一部元代人的时代悲剧。是马致远这个传统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时称“曲状元”后列入“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所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它是作者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愁思,在艺术上具有诸多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关于马致远《汉宫秋》“反元蒙”主题的结论有失偏颇,值得商榷。从马致远的散曲和《黄粱梦》等杂剧可以看出马致远对元蒙统治者很崇拜,其反元蒙缺乏思想基础。只要对《汉宫秋》作系统分析,就可见它的主题在于向元蒙统治者昭示重用贤才的道理,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  相似文献   

9.
孙雪芳 《学语文》2003,(5):16-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好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好一首孤独的伤感诗 ,好一曲柔肠寸炀的游子吟…… ,全篇仅五句 ,二十八个字 ,没有大起大落 ,只有寥寥数语 ,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 ,好似信手拈来 ,小巧中透露的伤感却折射出那个社会时代的风云 ,其表现在 :第一 ,奇巧的构思中隐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中隐藏着马致远的内心深处的伤感 ,仅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足矣。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 ,少年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 ,半世蹉跎 ,而善于从大自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马致远生平及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中用语的考察,说明吊马致远的[凌波仙]中“战文场,曲状元”一语,不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述,而是借助比喻对马致远在元曲作家中崇高地位的评价。因之,不能作为马致远曾在科举考试中得过“曲科状元”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诗词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183;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2.
马致远概况介绍;生动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思乡之情刻画的人木三分;一词一景,景中生情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从王昭君悲剧形象看《汉宫秋》的主题思想赵凌宇《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杂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是一部以“昭君出塞”的历史题材为创作依据,并针对当时现实进行了艺术创造的不朽剧作。马致远在剧中塑造了一位容貌出众、品行高尚、外柔内刚、能为祖国安危和民族尊严而牺牲一...  相似文献   

14.
诗与散曲体裁虽各有异,但同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抒情文学。比较马致远散曲与李白诗歌,可以见出李白对马致远的影响,以及他们二人抒情风格的异同。概言之:李白情感狂放而执着,抒情奔放飘逸,语言清新明丽;马致远情感超旷而愤懑,抒情奔迸沉抑,语言典雅清丽。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谓是艺术作品一个成功的典范,文章以短小精悍见长,细分析,该小令用了最简短文字却涵括了几种艺术手段,其表现为;艺术情景的构造,反村烘托的对比美与巧妙的修饰。一、艺术情境的构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相似文献   

1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朝前期著名杂剧、散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最早见于元人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和元人无名氏所选辑的《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二书。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履历不能确考。少年时期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在大都生活了二十几年,参加过元贞书会,是个很有影响的杂剧作家。据记载,他著有杂剧十五种,至今尚存《汉宫秋》、《青衫泪》等七种。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中…  相似文献   

17.
逢马不杀     
马致远,元代杂剧作家。是元代散曲作家中豪放派的主将。他的文章融诗词与口语于一体。有一种独特的意境。马致远原名视远。小时候就因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少年时,他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铁佛寺参拜铁佛,拜罢,马致远又  相似文献   

18.
有元人小令“绝唱”之誉的《天净沙·秋思》,自古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最佳小令作品。在历来对其进行的分析、评价中,溢美之辞车载斗量,褒扬之言杂然不绝.而我经过考辨、分析认为:《天净沙·秋思》固为元人小令“压卷之作”,但在某种意义上,就其作者而言,不是马致远一人,而是一个系列群体;就其意境而言,不是一时造就,而是聚数百年之创作精华而成。此皆有自隋炀帝至马致远的诸多创作事实为证.其一,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骄奢淫乐的暴君,却又是一位诗赋兼善的诗人,作文集55卷行  相似文献   

19.
马致远取号"东篱",意在明示慕陶之心、效陶之志。其散曲集《东篱乐府》的魂髓之一便是陶公精神,这一精神在其仅存的七种杂剧中也有体现。基于此,从"东篱"情结、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三个层面论证马致远的慕陶情结,以期深刻理解马致远对陶渊明及其所代表的隐逸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卓有成就的大家,他的作品历来为读者所瞩目。对这样一位被当时人和后人公认的曲坛领袖,我们有必要作些全面的研究。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诗,特别是抒情诗更是思想的直白,故古人云“诗言志”。本文试图根据现存的关于马致远的史料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技巧的成熟程度,将《东篱乐府》中的作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通过探讨三个不同时期作品的基本主题及其发展、变化联系,揭示和把握马致远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