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是一部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可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包括审授官、明赏罚、培育人才以及“说在爱施”等内容。《管子》先进治国理念以及管仲在齐国的治理漏洞,为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民有经产,顺民牧民""士农工商,协调发展""朝有经臣,君臣相亲""以法治国,礼法并举""尊王攘夷,一匡天下"5个方面归结《管子》和谐治国的具体方略。尽管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民本"范畴,仍可作为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即用道作为立法的标准和指导;"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4.
《管子》中蕴含了丰富的分配思想,“均地分力,与之分货”是对当时的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是要求适度分配,而“贫富有度”是对公平分配的最好诠释,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管子》的分配思想对于我国现今的分配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子·牧民》篇所载"十一经"既可视为《牧民篇》的要旨,也可说是整个《管子》治国方略的纲领。"十一经"即治国者应当遵循的十一项原则,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用得其人;发展生产是最有效的经济保障;政令畅通。"十一经"作者认为,治国安邦第一项决定性因素是位高权重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大德至仁,即能否"授有德";其次是人才的培育与任用,关键是用人之所长,使人尽其才。生产是广义的,包含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蕴涵着难得的商品经济意识。政令畅通首先有赖于"令顺民心",其次要"不欺民"并"量民力",做到公平、公正、信用、自律等。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春秋初期齐相管仲治国方略的论集,是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实践证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是成功的;他们的治国政策是开放型的。本文拟就《管子》阐发的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形成基因,以及实施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基本原则等问题,粗陈陋识拙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其人性理论在极大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早期法家,特别是《管子》的人性思想,但《管子》人性思想和韩非的人性思想也有显著区别,并且都从自己的人性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之策,研究《管子》和韩非人性理论及其治国之策,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应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时势观是《管子》思想中较有特色的理论之一,《管子》审时度势,对如何治国兴邦进行有效指导。《管子》时势观认为治国理政需重视时势研判,时势对工作的开展至为重要,新的时势下要因时乘势、积极作为,且应以遵循天道为先决条件。《管子》的时势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小康社会的当下,《管子》时势观有关因时而动、乘势而为、科学发展等智慧对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层面仍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管子》治国方法论中蕴含着两个基本原则——务实、辩证及两者的统一。其治国的基本思维逻辑和实践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中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基本一致;其治国理论与实践方略,都特别关注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互渗互融、互为中介、相互过渡的中介环节及其辩证运动。《管子》治国方法论中的中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中介观也有所契合,但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一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不仅《管子》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管理学作,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都有同样的作用。本对《管子》一书的宇宙观、世界观、国家观、道的理念和管理理论模型作了系统、深入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管子》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典籍,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管子》之道表现在治国理念上,是以仁义道德为内涵,以礼法为形式,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法教统一。相对于先秦诸子而言,其学说不仅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经济—富国强兵、政治—礼法并行和“对外开放”三方面,论述《管子》一书的治国内涵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书记载鲍叔牙以管仲有治国“五能”为由,力荐其为齐国执政。这“五能”为:“宽惠爱民”、“治国不失秉”、“忠信可结于诸侯”、“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介胄执袍,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这“五能”在《管子》、《国语》和《左传》所记载的管仲治齐方略和治国理念中均有所表现,其中蕴涵着可资今人借鉴的丰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齐国稷下学宫集大成著作《管子》中蕴含了丰富的灾害救助思想。《管子》在"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灾害救助思想,其灾害救助政策反映了争霸背景下战国群雄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16.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中,提出了以“孝”治国的思想。其“孝治”的思想很丰富,论述了“孝治”的意义、价值,富有理论色彩;构建了“孝治”的方略;提出了“孝治”的措施。本文重点考察《管子》孝治的视野,普及孝慈教育的方法,在选举、民生、法律等制度方面引入孝文化的措施,把“治家”与“治国”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安定,藉以稳定政权。开启了历史上文化战略的政治先河。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提出了以"孝"治国的思想。其"孝治"的思想很丰富,论述了"孝治"的意义、价值,富有理论色彩;构建了"孝治"的方略;提出了"孝治"的措施。本文重点考察《管子》孝治的视野,普及孝慈教育的方法,在选举、民生、法律等制度方面引入孝文化的措施,把"治家"与"治国"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安定,藉以稳定政权。开启了历史上文化战略的政治先河。  相似文献   

19.
《管子》思想遍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但其核心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其政治思想主要包含在“牧民篇”等相关篇章中。从思想基础看,《管子》牧民思想是建立在国家起源观以及对君、臣、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基础上。从思想内涵看,《管子》牧民思想系统分析了牧民与爱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四民分业分居的社会治理模式,明确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作为牧民的目的和检验标准。从历史局限看,《管子》牧民思想表现为尊君忠君的价值取向、畜民牧民的工具理性以及四民分业的职业固化。从当代启示看,《管子》牧民思想对我们今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不断创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都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