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26-27
得益于政策的教育类出版社,毫无疑问是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中,生活最幸福的出版人. 2003年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有26家中央、地方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4,(7):21-21
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从数量上看不到出版社总数的一半,他们在中国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角?配角? 2003年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占出版社535家(不含副牌社35家)总数量的24.49%.这131家上榜出版社,2003年造书总码洋3220588万元,占造货总码洋561.82亿元的57.32%,显然这131家出版社数量不到出版社总数一半,但造书码洋却超过了出版社总造货码洋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7):12-15
出版社造货量,也就是指出版社生产图书的码洋数量。造货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出版社经营的好与坏,更不能直接反映出版社利润的高与低,但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版人的一种业绩。在中国图书现有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书业数据,这些数据由于种种客观和人为原因,残缺不全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对来说出版社造货码洋数量是一组比较准确的数据。无可否认,出版人要想在图书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造货能力。亿元造货量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亿元造货量的门槛有多高?亿元造货量的出版社在哪里?造货量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出版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7):24-24
统计数据显示,造货能力与出版社所在地域没有太多的关联,任何地区的出版社都可能使自己的造货能力达到亿元码洋之上. 由于北京地区集聚了大量中央级出版社,而这些出版社大多是一类出版社,造书能力强大,所以在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身居北京地区的出版社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4,(7):17-17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0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0家(包括副牌21家). 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造货能力普遍居于1-5亿元之间,占93.89%;造货能力5-10亿元的出版社则屈指可数,仅有7家出版社,他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造书10亿码洋以上的出版社,只有高等教育出版社1家.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中国出版界的"独秀".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7):15
一个出版人一年造货码洋达亿元以上,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2003年共出版图书662843万册,图书总定价5544094万元,平均8.36元/册.出版一亿码洋图书,按平均定价8.36元/册来计算,近1200万册图书. 想象一下,上千万册图书放在眼前是种什么景象?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国出版社造货亿元码洋排行榜"上,延边教育出版社排第39名,在全国教育类出版社排行第13名;2005年该社销售码洋超过2亿元,位居全国34位,竞争力排行位居84位。如今,该社每年出版1000多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4,(7):20-20
身处造货亿元出版社的位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那些造书量超过亿元不是很多的出版社,榜位更是岌岌可危. 数据表明,每年都有一些出版社将在排行榜上消失.2003年就有11家出版社造货量跌破了亿元.  相似文献   

10.
造货与利润     
《出版经济》2004,(7):25-25
出版人造货与利润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造货多意味着利润大;造货少,意味着利润小.然而,现实表现并非如此.一些出版社造货量不大,却能赢利;而一些出版社造货量很大,却出现亏损. 对出版人来说,造货与利润之间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码洋,是出版人的术语,是出版人知识的ABC,是出版人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然而码洋到底是什么?它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随着出版人的竞争意识的觉醒和强化,码洋的问题引发了出版人的重新思考。一、码洋,出版人曾经执着追求的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没有码洋这个词,就是提到这个词也仅仅是为了统计口径上的需要。在出版社没有发行这个词,因此也就没有发行科这个机构,出版的图书直接由新华书店销售;新华书店根据征订数下发销售,至于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4,(7):22-23
从纯市场角度来分析,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哪些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各种因素,教育类出版社不应该最具有市场竞争潜力.那么,谁家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冲劲十足呢?  相似文献   

13.
据图书出版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很多盗版书和畅销正版书的比例至少是1∶1.因盗版问题,全国出版社每年损失十几亿元的图书码洋,损失两三亿元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出版经济》2005,(4):63-63
建筑艺术类图书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出版市场,以及较大的图书销售份额。建筑书,艺术书虽然定价昂贵,但因其有特殊的市场需求,读者相对稳定,出版人出版仍然有很大的发行空间,书店人也能够从高码洋的销售中赚取很大的利润。书店人可以针对自家经营状况,酌情采购这类图书。  相似文献   

15.
汪珂欣 《中国出版》2022,(S1):166-170
回首过去,出版业最常接触的无非是与书直接相关的造货、发行、码洋、实洋……而最近几年,自媒体行业方兴未艾,社群、UGC、PGC、MCN、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名词进入了出版人的视野,在对出版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注入了很多新的活力。作为一名进入行业十几个年头的老兵,为了跟上队伍,我也在努力地学习、吸收,望能集众家之所长,创自家之特色,为自己的编辑生涯增添色彩。恰逢其时,一档在喜马拉雅平台收听量超过3000万的音频故事节目吸引了我的目光——来自“Michael钱儿频道”的《超级西游运动会》,也因此迎来了忙碌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原创     
一次次书市、书展、订货会,一次次权威统计数字的罗列.都在说明中国确乎已是一个出版的大国:年出书10万种以上,总印数72亿册;以及届届书市、订货会订货码洋不断刷新的亿元记录。凡此等等,无不令我们感到骄人。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业有一个潜规则:很多数字是模棱两可、不可靠的,比如造货码洋、销售码洋、回收码洋、回收实洋、印数、发行量。但在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公开的数字,这是以往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8.
规模……     
在经济学中,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相应的规模决定相应的影响力.对于今天的出版产业来说,如何判定一个出版社在产业中的地位,规模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出版经济>杂志截取了最近三年的出版社的造货码洋进行排名并分析,最终决定以"亿元"划线,对我国出版社的规模进行相应的比对,试图通过这些比对,了解中国出版社的基本规模状况.  相似文献   

19.
倡导绿色出版加快推进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峰 《编辑之友》2010,(11):22-26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30年实现了由出版小国向出版大国的转变,完成了规模数量的积累,出版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发展规模都已达到了这一阶段的高峰,那么改革开放30年后的发展,应着力完成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旧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实力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必须改变产业集中度低、分散经营、竞争能力不强、图书出版品种效益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事实,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均衡,推进出版内容、出版业态、出版手段、出版形式的创新,实现净资产的增长快于总资产的增长,重版图书品种量高于新版图书品种量,发货码洋高于造货码洋,利润率增长高于产值率增长的良性运作机制,倡导集约式、质量效益型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绿色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有一个潜规则:很多数字是模棱两可、不可靠的,比如造货码洋、销售码洋、回收码洋、回收实洋、印数、发行量。但在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公开的数字,这是以往没有过的。之所以说开放的心态,首先是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