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领袖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耀眼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终结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 ,美国的一位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 ,现在 ,我们正是在他的象征的庇荫之下。这一伟大政令的颁布 ,如同在千百万灼烤于奴役之火中的黑奴心中升起了明灯 ,燃起了希望 ;如同天际射出欢快的晨曦 ,标志着奴隶们身陷囹圄的漫漫长夜已到尽头。但是 ,一百年之后 ,黑人仍然未获自由 ;一百年之后 ,种族隔离与歧视使黑人依旧披枷带锁 ,悲凉地在人生道路上蹒跚而行 ;一百年之后 ,黑人却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浩瀚大洋之中的贫困小岛上 ;一百年之后 ,黑人还蜷曲在美国社会的一角 ,忍受着在自己的乡土上被放逐的苦痛。正因为这样 ,我们今天来到这儿 ,…  相似文献   

3.
我梦想     
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的纪念像的阴影里。这个重要的文件像希望的灯塔的强光,照在受到不义的火焰煎熬的数以百万计的奴隶身上;这个文件像欢乐的曙光,宣告了奴隶制的漫漫长夜的结束。但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个悲惨的现实;黑人还没有获得自由。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锁链之下,寸步难行,悲惨不堪。一百年过去了,在一个物质繁荣的广阔海洋中,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的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激越高昂,英武奔放,极具阳刚之美。这种美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马丁·路德·金汹涌澎湃的激情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使之充满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喻之美。文章首段,作者就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是美国一位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1929年三月15日出生手佐治亚州一个没礼会牧师家庭, 1952年任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浸利会牧师.金牧师是一位卓越的演讲家,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美国一家权威杂志曾将他评为“近百年来,最富影响力的演讲家之一”。1964年,金牧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当他在田纳西州盘菲斯市组织环卫工人举行罢工游行时,被一名凶手暗杀身殒,全世界为之震惊。他惨遭不测后,毛泽东主席曾发表庄严的5·20声明:《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 众所周知,早在1862年9月,林肯总统即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当历史的车轮转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整整一个世纪过去,黑人的境况究竟怎样?正如金牧师所说:“一百年之后,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悲惨现实,那就是黑人仍然没有获得自由o一百年之后,由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黑人仍然过着屈辱痛苦的生活3一百年之后,在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黑人依然生活在一个贫困孤岛上;一百年之后,黑人仍然可怜地被丢弃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发现自己象被放逐的人一样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这是对黑人处境的真实写照。 六十年代,黑人空前觉醒,争取民权的斗争,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 1963年8月28日,十个黑人组织联块  相似文献   

6.
干开华 《现代语文》2008,(7):144-14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练习三第1题:“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从哪几个方面提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提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  相似文献   

7.
早读课上,同学们正在自由朗读《我有一个梦想》,突然有同学举手发问:"老师,'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一.林肯进入里士满这是一位艺术家根据历史情节所创作的图。里士满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美国南方十一个州所建立的叛乱政府所在地。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军队与南方叛军打了四年仗,开始时不断失利,首都华盛顿几度告急,后来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加强了反对黑人奴隶制的斗争,逐步扭转战局。1865年4月3日晨,联邦政府军队开进里士满。这意味着黑奴制被武力所推倒。在图画上我们可以看到里士满的群众向林肯欢呼的场面。许多人脱帽挥舞,许多人把帽子抛向空中表示高兴,有人把小孩举到空中,有人左手指着林肯,右手拉着或扶着同伴或孩子,好像在说:快来看啊,这就是林肯总统,是黑人奴隶的解放者。画的右上角是由群众举着的美国国  相似文献   

9.
美国内战解放了广大黑奴,但是,自由并没有带来黑人与白人的真正平等,南方种族关系反而进入紧张恶化的状态,从奴隶到自由人,在适应角色调整的过程中,南方黑人开始了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一个个独立的黑人社区在南方形成,并建立了黑人社区的经济自立系统。黑人在共享社区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中上层黑人与下层黑人的分层,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美国黑奴自传的代表作。它们有着奴隶叙事的共同特征,但因为作家性别不同,所以写作的视角、作品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也大不相同。但两位作家的作品为黑人及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范本,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有一层看上去坚硬而实际脆弱的外壳。一些人看到它们就失去了战胜它们的勇气,不敢与它们对抗,因此一无所成。但也有一些人从不轻易说不可能,他们勇敢地与其对抗并战胜它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任期间,想解放黑奴,但他的想法总是被别人否定,大家都认为,南方的奴隶主实力雄厚,解放黑奴是不可能实现的。林肯不轻言放弃,顶着重重压力,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解放了黑奴。一位记者在采访林肯时,问:“总统先生,您为什么能解放黑奴呢?前两任总统有这样的想法吗?”林肯说:“我之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12.
早读课上,同学们正在自由朗读《我有一个梦想》,突然有同学举手发问“:老师‘,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马丁·路德·金会称呼自己‘黑奴’吗?”我一时语塞。我说“:这里可能翻译得不怎么合适,你想想该怎么改,把  相似文献   

13.
黑人在美国社会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美国内战前黑人没有任何自由,被迫悲惨地沦为奴隶,受到非人的待遇。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心理,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受教育,黑人都没有与白人一样的机会和待遇,政治上更是毫无地位可言。在这一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1 Don't call Black people Negro:不要称黑人Negro Negro的确是“黑人”的意思,但它被认为合有明显的歧视意义.源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Negro原义是“黑色”.黑人初抵美国时也自称Negro,可后来奴隶主都恶狠狠地称呼黑奴为Negro,使之变成“黑奴”和“黑鬼”的代名词,自然引起了黑人的反感.表达“黑人”之意可用“black”一词.  相似文献   

15.
周耀东 《历史学习》2004,(10):24-25
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美国内战一目内容中提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以下简称《解放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教师能紧扣教材,并能够对“叛乱诸州”四个字进行分析和说明。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将《解放宣言》中仅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视为林肯废奴思想的一个局限性。事实真是如此吗?1.林肯废奴思想是坚定的,这是他废奴的根本动力美国独立后,政治上建立了由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组成的联合政府,经济上存在两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6.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采访林肯。 记者: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有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相似文献   

17.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们有这么一段对话: 马维尔: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你去成就英名?  相似文献   

18.
鼓掌的人     
<正>今天的美国,华盛顿的雕塑随处可见。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国父们,对美国独立及宪政的落实无疑居功至伟。但是,伟大的华盛顿并未成就一切,他虽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两百年后,奥巴马有朝一日能够问鼎美国总统,得益于其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是林肯、道格拉斯、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氏。格莱美获奖黑人歌手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一、长期以来,美国实行的是白人(统治阶级)对有色人种的压迫和歧视,统治者对黑人的歧视和压迫尤其严重。美国黑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他们生活在美国社会的最低层,处于被奴役、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在美国南部各州的种植园内,大批的黑奴在这里从事的是最繁重、最原始的体力劳动,种植园主对黑人拥有人身所有权,黑人一旦来到这里,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42页)眼例文三演论“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南平一考生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有一层看去坚硬而实际脆弱的外壳,很多人看到它们就失去了战胜它们的勇气,不敢去与它们拼搏、对抗。所以许多人毫无成就,但也有部分人与其对抗并且战胜它们。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曾经想过解放黑奴,但他的想法总是被否定,别人都说不可能或一定失败,但林肯还是不认为会失败,就算失败了他也要搏一搏,最终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他成功了,成了解放黑奴的英雄,当一位记者采访林肯时,问“总统先生,您为什么能解放黑奴呢?前两位总统有这样的想法吗?”林肯回答说“我之所以能解放黑奴是因为我从不轻易说不可能!‘不可能’会阻碍人们办一切事情,使人懦弱,一事无成,前两位总统曾经写过《解放黑奴宣言》,但都未发表,他们都担心失败,都认为不可能。”是的,战胜“不可能”就能使人的事业走向成功,反之,就能使你的事业失败,甚至赔上生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过卢定桥时,被清军所包围,太平军面对滔滔江水认为不可能渡过,石达开只是长叹一声,最终被清军杀得一个不留。朋友,无论在生活,事业中,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在学习中更应如此,有些同学在思考一道数学题时,想了一段时间后还未想出,这时他们就在心里想,我不可能做出来,结果最终真的没做出来;而有些同学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在心中反复强调,我一定能做出来,我能行。结果他们真的做出来了,所以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说不可能;相反,我们要反复提示自己“我能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才能成为时代弄潮儿。点评这是一篇选例精当、论据有力、论证出色的考场佳作。本文在结构上采用层层推进“总——分——总”的写法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战胜困难,“不轻易说不可能”,做生活的强者。这是总写。第二三段从正面进行“论述”,用林肯《解放黑奴宣言》的成功,论证了“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的正确;第四段从反面进行“论述”,用石达开魂断卢定桥的历史悲剧,论证了“不可能”断送事业的惨痛教训。这是分写。最后一段,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提出,不轻易说不可能,做时代的弄潮儿!既是全文的总结,更是对全文论述的深化。文章论证方法恰似剥冬笋——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水到渠成;文章用例犹如选宝珠——粒粒精美,颗颗璀璨,古今中外,正反辉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读这样的考场作文怎能不令人回味呢!(福建傅望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