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研究了多年的成功教育,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喜欢成功,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学生在刚学某一学科时,不管什么条件他总是学不好,每次小测验,他总是不及格,那么老师会认为他这一门课程学不好,而他自己也这么想。也就是说,他不幸地遇上了失败的打击。这种遭遇会影响他的兴趣,影响他的信心,阻碍了他继续学下去的愿望,这样在这一门课程上他的的确确成了“差生”。相反,如果学生在第一次小测验中便取得了优秀成绩,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刚兴办的一所农村高中,这里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例如,在2005年中考招生中我校招收入学新生的最高分很低,远远低于其它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也就是说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败的学生,甚至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总之是差生罢了。经过三年教学实践,我发现了差生有一个共同过程和主要原因:这就是这些孩子的成绩不管是如何差的,但有一个过程是一样的,这就是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即反复失败是他们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差的主要原因。正因为这样,学生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失败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原动力,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来困难,所以这些学生一般会出现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思想的距离     
我觉得,他给我上了一节课,让我改变了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看法。才教书时,我很年轻。那时,对差生,我怀着一种很大的偏见。原因很简单,当年,我的同桌是一个差生,时时干扰我,摇桌子,撞我的手肘,有一次把笔水泼在我的衣服上。总之,我觉得,差生部有差的原因。因此,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快班的任课老师,我特别不喜  相似文献   

5.
“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每次上课前总要说的一句话。一开始,学生不相信。于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学生至少动脑子了,至少敢说了,况且,“失败是成功  相似文献   

6.
刘京海,上海闸北八中校长,成功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经历了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反复的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非常简单——老师得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评价也不能一刀切,而要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形成过程。研究和测验表明:95﹪以上“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信心,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才变得不理想。如何使“差生”转变?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如何更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失败中再次获得成功?延时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延时评价就是在学生没有考好的情况下,再让其考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很少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曹志彬是一个饱尝失败滋味的留级学生。我曾多次设法让他产生自信心,可一个又一个的“红灯”使他望而生畏了,特别是背诵、默写一类的作业,他就更加头疼了。学习上的劣势,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9.
笑对失败     
小笛姐姐:初三的复习真的让我好累,这次摸底考试把我的信心彻底打碎了,自打考试结束,我就将自己关在属于我的那个小空间里,陪伴我的是那曾让我深恶痛绝的眼泪。我也想每次都考出好成绩,真的很想被人重视,但是,一次次的失败,使我丧失信心。我怎么办?善香XI善香同学:在冲刺中考的这一关口,“失败”是个消极的字眼。你说你很想被别人重视,但你重视你自己吗?眼泪带给你的只能是浪费时间和此刻你正体会到的无边的痛苦。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每次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能够理智地看待每一次的成绩也非常重要。人不可能永远成功,每一次失败都会为成功奠…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起始阶段总是想学好、想进步、想成功的,只是到了高年级,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得部分学生经常遭遇失败,心理上承受着失败的挫折,反反复复、久而久之,没有信心也失去自尊,以至于破罐子破摔,精神上一蹶不振,行动上积重难返。可以这样说,反复失败是造成差生的主要原因。成为差生的根源在  相似文献   

11.
其实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工作就是差生教育了,其实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对差生的转变和教育工作信心不是十足,不是我不相信努力没有回报,实在是现在差生的思想反复无常,即使一时变好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在做出种种令你头疼的违纪行为时,你蓦然觉得付出是没有回报,甚至怀疑之前所有的工作,以为他的一些良好的表现是在你面前故意装出来的。我相信改变一个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大道理谁都会讲,心里的细微变化和思想的复杂不是做些感动的事就可以扭转乾坤的。虽然如此,我却相信人都是有人性善的一面,也许让一个已经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差生真正长久的变好有些困难,至少他会明白老师的责任心和一片苦心,他也会承受良心的拷问。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的话,其实又是一种成功,关键在于打持久战、艰苦战,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来教导。要知道差生是极度缺乏自我反省和约束力的,没有控制自我行为的一些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左右和影响,倒不是说他们没有良心,  相似文献   

12.
“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每次上课前总要说的一句话。一开始,学生不相信。于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学生至少动脑子了,至少敢说了,况且,“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说错了,其他同学就更积极思考,正确的答案往往很快就出来了。从这一点看,说错的同学还有大功呢!于老师不光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3.
球球 《高中生》2008,(24):39-39
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却不多。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他一生中从没遇到过任何失败。因此,我们必须面对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  相似文献   

14.
渴望做差生     
我现在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差生。幸亏没人知道我的这个想法,不然,肯定要说我发神经了。我不会怪他们这么说,因为正常人都应该是希望自己学好上进的。不过,我是真的想做一名差生,原因简单得离奇———想让老师注意我。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做着平凡的中等生。  相似文献   

15.
刀锋在线     
差生,你的名字不叫“放弃”!我现在真的好悲伤!在期末考试中我竟有两科没有及格,老师在公布成绩时,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我,使我羞愧难当,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不敢向他们透露这样差的成绩。刀锋,难道差生就这样被人歧视吗?难道差生就不能扬眉吐气吗?北京晓华晓华同学: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人们只看到了他获得成功时的荣耀和喜悦,而从没有注意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同理,当一个人因一时失败而痛苦不堪时,从没有想到那些大把的时光都用在了何处!差生,你的名字不叫“放弃”,而叫“继续努力”!刀锋其实,我不孤傲,我…  相似文献   

16.
有人见到"减就说无可救药,真是这祥吗?其实不然,古确户外许多事例证明了这一点.笔者从事中学教育多年,对"差生"转化摸索出一条技巧--慈爱、平等、竞争. 一、慈爱 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前提条件.只有爱,彼此之间感情才容易沟通,"差生"往往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对学习缺乏信心,有时还会制造事端,有意刁难老师,这说明差生并非头脑笨,如果有人对他(她)们循循善诱倾注了爱,他(她)们会想,我并不讨厌,还有老师喜欢我,我必须脱胎换骨,努力学习,这样,"差生"的学习自信心就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会逐步变好.  相似文献   

17.
面对差生,慨叹不可救药,甚至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是我们教育教学成功的大敌。其实,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妙法种种,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鼓励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从不把学习当一回事,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几名。班主任老师批评、引导,声色俱厉,以至他父亲施以棍棒,这一切对他都毫无效果。大家很奇怪:为什么老师对他的批评越严厉,他却越显得坦然?他的回答是:“每次考试前,我就已经做好接受批评的思想准备了。”我接班以后,对他首先是接近、关心、信任,不随意批评,并且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一次期中考  相似文献   

18.
《成才之路》2012,(7):F0002-F0002
“差生是因反复失败所至,反复成功才能获得自信.自信的人会有更多成功。”刘京海说。生活中的挫折是必要的,学习中却是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多感受快乐为好。刘京海倡导“学习,并快乐着”,大张旗鼓地宣传用小成功激励孩子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20.
刘红梅 《海南教育》2014,(22):83-83
从事体育教学已经近30个年头,回想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我发现,每年总有一些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素质不过关,体育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看客”。我称他们为“体育暂差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创造条件,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营造一种“体育无差生,人人求进步”的氛围。我经过多年来的潜心摸索与反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