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VB编程,针对当前羽毛球比赛的新规则,设计和编制了羽毛球双打执裁辅助系统。该程序通过对新规则下羽毛球双打比赛的模拟,不仅可以运用于羽毛球双打比赛,减少裁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运用于羽毛球双打规则教学的讲解和演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男双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秀羽毛球男双比赛各项技战术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男双竞技特征.认为:直接得分是男双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杀球+封网”是男双的主要得分技术.因此限制对方进攻和为自身创造进攻的机会比进攻本身更重要;而限制和创造进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半场;所以现代男双的争夺焦点已明显转向前半场,发接发阶段创造进攻的能力、发接发优势率已成为男双中影响胜负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徐荥 《体育师友》2013,(6):54-5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不同的进攻区域对进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的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双运动员的进攻位置影响了进攻的效率;在球场的前位进攻较后位进攻的效率要高;在球场的边线进攻较中路进攻的被反击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发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羽毛球运动中,男双运动员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关键是在发接发及前5拍中争取主动,抢得先机。羽毛球运动打法、技术的创新,都有其规律性,发球更是双打比赛中能否抢先,取得进攻优势,进而夺取胜利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奇 《体育世界》2013,(8):94-95
文章通过对竞赛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应用的研究,试图验证竞赛教学法对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竞赛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对羽毛球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比赛能力,促使其基本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相似文献   

6.
新规则同以往的传统规则相比。较明显加速了比赛的时间和进度,增添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添了观众的观赏件,对存旧规则体制下形成的现代羽毛球技、战术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必将对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掌握规则的新特点.把握制胜的新规律,探索出适应新变化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才能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6年试行的21分制羽毛球新旧规则的比较,阐述了新规则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能更好地适应新规则,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羽毛球运动水平的飞速提高,羽毛球运动正朝着“快速、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这对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身体机能的评定有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力。科学的指导训练,解决比赛中由于体力不支而出现的运动能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智勇 《体育师友》2009,32(4):34-36
近年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快速,各国技、战术水平比较接近,“快”就成了比赛胜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快速进攻已成为各国技术打法的核心内容。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速度素质,才能适应快速打法的需要。因此,在训练中应当抓住提高速度这一主要矛盾,通过实验法及个人的训练体会,对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提出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概率论的思想与方法,建立了新规则下羽毛球得分率以及20平以后的概率模型,比较了新旧规则下得分率的量化差异,提出了新规则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能更好地适应新规则、提高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概率模型也适用于每球得分制的其他球类项目,比如排球、乒乓球等。  相似文献   

11.
实现我国羽毛球比赛技术风格特点的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羽毛球比赛的技术风格特点是以“快”为核心的‘快、准、狠、活”。“快速、进攻”是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走向世界高峰的成功经验,它是当前球类运动发展的共同规律。要具有“快速、进攻”的能力,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灵敏、力量、速度和耐力)必须全面协调地发展。从生理学的角度,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观察,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分每球得分制在2006年的羽毛球比赛中试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把羽毛球运动推向普及,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新赛制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英  王建平 《体育学刊》2007,14(8):114-117
研究了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角度审视本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共性特征。指出:本项群竞赛规则将继续保持对发球的限制;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从而提升比赛的商业价值是本项群竞赛规则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追求;保持判罚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是本项群竞赛规则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本项群竞赛规则的变化紧紧围绕主体——运动员、客体——球、中介——球拍、环境——比赛场馆展开,并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分制、赛制改革来达到控制比赛时间、鼓励积极进攻和防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发、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2017年苏迪曼杯男子单打半决赛中的两场比赛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对运动员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是如何通过控网转化出进攻下压机会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运用控制网前技术形成进攻下压的方式主要是以高点抢放技术、中低点强行回放技术、给远网抓推技术和劈吊、滑板网前技术。  相似文献   

15.
羽毛球     
G847.19 20034845论羽毛球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刊,中,I]/周斌(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23(XH)羽毛球//进攻//战术在男子单打比赛中,运用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可调动对手,寻机突击而取胜。G847.2 20034846“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课中的运用的探讨=Probe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羽毛球比赛技术风格特点的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羽毛球比赛的技术风格特点是以“快”为核心的“快、准、狠、活”。“快速、进攻”是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走向世界高峰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球类运动发展的共同规律。要具有“快速、进攻”的能力,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必须有:灵敏、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从生理学的角度,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观察,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7.
毽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和打法、足球的脚法技术于一体。自从1984年国家体委牵头举行全国毽球锦标赛以来,此运动很快就在全国普及开来。国内也设立了各种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毽球比赛,目前在一些地区已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比如在毽球运动开展比较好的广东省的一些地区每年都要举行中小学生毽球比赛,同时也成为中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纵观现在的毽球比赛,水平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新,许多新的脚上进攻技术不断涌现。如倒勾、踏球、拦网、  相似文献   

18.
假动作是拳击比赛的主要技术之一,已和进攻动作紧密相融,形成假动作进攻技术,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通过对假动作进攻技术各种构成要素的描述分析,总结了提高假动作进攻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丽  魏统朋 《体育科研》2008,29(2):62-65
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将比赛得分因素客观的划分为两个得分系统、6个得分技术环节。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利用每球得分制规则带来的机遇扬长避短,在实战中已见成效;在后排攻的运用与得分能力与世界女排强队存在较大差距;在连续防反能力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特点在接发球进攻中、快速反攻能力在发后反中、连续防反能力在接后反中能有高水平的发挥,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观摩、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竞技特征。研究表明,2006年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各级别前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训练年限在11年以上;从2005年和2006年的技战术能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规则实施以后,世界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呈下降趋势,但日本队对规则研究透明,适应能力更强,表现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优秀运动员整体进攻能力强劲,技战术运用呈现男性化、力量化特点。中小级别的比赛攻防节奏快、回合多,而大级别的比赛则高级技术动作和大幅度动作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