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12-12
施罗德、希拉克:法德轮番安抚俄罗斯 德国总理施罗德4月2日闪电访问俄罗斯,4月3日,施罗德刚离开,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到了莫斯科。 德、法两国首脑接连访俄并非巧合,而是这个敏感时期对俄的一种安抚姿态。施罗德访俄当天,北约举行了盛大仪式欢迎保加利亚等7国的入盟。北约的东扩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由于7个新加盟国都是“亲美派”,也让一心想打造大欧盟的德法不满。法德首脑的访俄显示了他们仍希望联合俄罗斯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动态     
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做客强国论坛 人民网和俄新网于3月19日联合邀请俄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做客强国论坛,就“俄中关系以及中国俄语年”等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人民网此举是为进一步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2009年“中国俄语年”及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中俄人文合作。同时,这也是继2007年人民网赴俄专访梅德韦杰夫之后,第二次赴俄采访俄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林寅 《新闻天地》2008,(9):33-35
8月31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维利在第比利斯表示,格鲁吉亚断绝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格鲁吉亚目前别无选择。与此同时美俄军舰在黑海已经达到十余艘,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不会退让并不惧怕可能发生新的“冷战”。在26日俄罗斯公开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此举引起了欧美的强烈反映,美、英、法、德和北约表示这种决定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访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4日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俄罗斯舆论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习近平访俄,认为访问有力推动了双边关系发展。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认为,习近平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具有战略意义”,充分反映出两国的特殊关系,俄中都视对方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5.
速读     
政事伊俄核谈判:“最后一扇外交大门”伊朗和俄罗斯2月20日的核谈判除了达成“次日继续”的协议外,别无其他成果。这扇避免让伊朗遭受制裁的“最后的外交大门”也面临被关闭的危险。俄罗斯一直希望说服伊朗同意将铀浓缩研究移至俄罗斯境内,建立合资企业的建议,这一“俄罗斯方案”被国际社会认为是避免伊朗核问题升级的最后机会。国际原子能机构2月4日已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到安理会,但联合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3月4日召开大会之前都不会采取行动。在与俄罗斯谈判的同时,伊朗外长穆塔基也前往欧洲进行外交活动,并表示愿意和欧盟对话。一个村庄就这…  相似文献   

6.
读了8月6日《新华日报》第一版几条消息,感到有些文字值得推敲。为说起来方便,笔者摘录了三条消息谈点看法。 (1)第一条的标题: 8年改革给江苏农村带来一个深刻变化(肩题) 百万农民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主题) 肩题中的“一个”两字可以省去。标题必须简明,能省一  相似文献   

7.
速览/国际     
《新闻实践》2014,(1):6-7
俄罗斯国有媒体大改组俄罗斯之声被撤销 2013年12月20日新华网讯:根据俄罗斯一项最新总统令,近期将成立新的国际新闻通讯社“今日俄罗斯”,它将在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总统网站近日发布公告说,根据总统普京签署的《关于提高国有媒体效率的一些措施》总统令,俄将成立新的联邦国有企业“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新通讯社主要任务是在国外阐明俄罗斯的国家政策以及报道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这次乌克兰动乱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接过“保护的责任”,声明俄需要保护在克里米亚的俄公民利益,以此作为俄军事干预的理由。就“保护的责任”问题而言,中国有自己的看法,而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结合外交战略和新的国际局势做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6,(7):79-79
3月21日,在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启动了俄新社中网站“俄新网”。这是俄罗斯电子媒体界有史以来第一家中网站。  相似文献   

10.
请先看近期报纸上的两个实例: 1、《李鹏接见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代表(引)铁路大包干应兴利除弊加以完善(主)》(1990年6月22日《陕西日报》) 2、《学长回校现身说法奉献精神引起共鸣》(1990年6月16日《光明日报》新闻引题) 例1中的“前者系引题,后者是主题。”很明显,这引题与正题之间,缺乏一种内在联系,在语言形式上似乎是两个独立的单句,前后也可以相互对调。读过全文,才知这则标题的引题与正题实际上应当是一个单句,前后当为支配关系。所以,同一天的《中国青年报》在处理这则新华社电讯时,引题是“李鹏接见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时要求”。加上“时要求”三字,引题、正题语脉贯通,整个新闻的主旨也就显豁明朗了。两家标题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下称外教社)在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面动作频频,引起了媒体和读者的高度关注. 在2017年8月上海书展上,外教社隆重推出由中俄两国外交部部长作序的汉俄对照诗集《诗歌的纽带一中俄诗选》.该诗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作家协会和俄罗斯外交部“通风口”文学社合作编选、翻译,汇集了中国和俄罗斯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其中还有当代外交官诗人、俄罗斯现任外交部部长C.B.拉夫罗夫的作品.这部诗集的出版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3,(12):70-70
克里姆林宫新闻局12月9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撤销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据报道,新组成的“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将由俄著名电视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领导。普京还责成政府在一个月内采取成立新的新闻社的必要措施,把“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纳入“国家战略企业”名单,负责在海外报道俄联邦国家的政策以及俄罗斯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6):75-76
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关于出版自由认识的一次带有转折性质的争论.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堡发生著名的十月革命,与此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和立法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三个社会主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参与了新政权.然而一开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内部就出版问题发生了争论.  相似文献   

14.
一、报道案情要客观全面,防止题文不符2011年12月15日新京报的两条法警新闻,因为题文不符而引起笔者的注意,即A12版消息《怕孙辈被虐待老翁砍亲戚》和A20版的消息《涉案巨款被盗村官不敢报案》.第一条消息报道的是一起关涉两条命案的刑事案件,而标题根本无法让人感觉到案件的重大.文中描述69岁的杀人犯王奇“持尖刀刺扎”自己的堂叔侄和侄媳致死,但是标题却是“砍亲戚”,这个“砍”字描述的动作与“扎”字显然不同,如此简单的用词出现差错,很不应该.几年前该报报道通州一起杀人案时,也是把“扎”人致死,在标题上描述为“砍”人.看来,“砍”字和“扎”字的涵义,需要特别向版面编辑指出这种惯性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5.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16.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美俄关系可能因“倒萨”问题上的分歧而日渐疏远时,两个第一家庭的关系却好像越走越近。为了给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发起的图书节捧场,处事向来低调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虽然朋克乐队Pussy Riot获得了许多关注,但因为宗教信仰复兴,俄罗斯支持她们的人并不多朋克乐队Pussy Riot的3个女孩玛丽亚·阿尔约齐纳、纳迪娅·托洛尼克娃、叶卡捷琳娜·萨姆泽维奇安静地坐在透明玻璃围成的被告席上,像好女孩那样。5个多月来,针对这3个摇滚女孩的审判成为自俄石油巨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入狱后,再次震动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的公审。直至8月17日,莫斯科织工区法院最终作出判决,分别判处3个女孩2年有期徒刑,罪名是在大教堂实施"流氓行为"。判决当日,全世界60多个城市都有支  相似文献   

18.
访俄期间,李克强会晤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找到了构建中俄两国未来的"共同语言"4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俄,也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首次访俄。在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关系中,中俄关系居于重要地位。两国是大国、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经济体。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10位。普京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此次访问的时机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政坛大风暴(上)斯扬新华社莫斯科9月21日电,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21日发布命令,中止俄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全部权力。莫斯科,秋凉如水。当许多居民还在议论日渐萧条的经济时,本不平静的俄罗斯政坛却在酝酿一场特大风暴。1993年9月引日晚,俄...  相似文献   

20.
“看报看题”,读者看报首先浏览标题。好的标题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读者,而且过目难忘,回味无穷。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传神、醒目?笔者认为作题时不妨巧用一字,即能使标题生辉、传神、吸引人。 巧用一个动词 试举例: 例1:26.94米:60年前三镇尽成泽国 看今日——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1991年7月13日《湖北日报》一版刊登此文。看罢此题,读者定会拍案叫奇,认为“锁”字用得妙。一个“锁”字,写出了坚固牢靠的武汉百里长堤在汹涌洪水面前奈我何的磅礴气势。如果用“拦”、“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