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括中国宪法在内的现代宪法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种政治色彩,但是宪法的最高法律性价值却不能因此被忽略,因为它才是宪法的根本属性。以政治性取代法律性,是对于宪法作为"法"的本质的彻底颠覆,也使得问题由"政治宪法学"悄变为"宪法政治学"了。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成文"与"不成文"形式,并非英美宪法的根本区别。无论是近现代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还是美国的成文宪法,都渊源于古老的普通法传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宪法更好地传承了普通法司法独立与司法审查传统,而近现代英国不成文宪法反倒由于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与这一传统发生决裂,从而造成了英美宪政实践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早在1982年宪法制定之初,违宪审查或者说宪法监督制度,曾作为宪法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修宪者的视野,结果因故未能确定。82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责,但三十年来,并未有过具体的宪法解释。在纪念82宪法30年之际,本刊采写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的修订过程,也回顾了那个时代中共领导人经历文革十年苦难后,对中国民主法制之路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的讲话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对于宪法问题很多新的论述,也为宪法后30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今年是中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如此总结。"这篇讲话,把宪法和法律的很多问题说到了极致。"12月5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5.
陈柔仪 《大观周刊》2011,(30):117-117,91
宪法责任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完政问题。本文从宪法责任的概念,宪法关系主体、违宪主体以及宪法责任主体,宪法责任和违究责任,完善我国宪法责任追究机制等四个方面来甬述,进而在人们的脑海中确立了宪法至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34):28
《中国宪法三十年》李林莫纪宏/主编翟国强/副主编定价:690.00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0月2012年是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三十周年。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国家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三十年来,我国宪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宪法学理论工作者围绕现行宪法发展撰写了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对于推进理论创新,提高社会各界维护和遵守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谈论人权、宪政总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连在一起,我认为他们把"宪法问题"过于"政治化",忽略了宪政价值的普遍性"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30年前,面对"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主持宪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30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4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2004年宪法修正案》集中体现了“以民为本、保障人权”的现代宪法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保障人权”的现代宪法精神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落实《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以民为本、保障人权”的现代宪法精神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田野 《大观周刊》2011,(15):30-31
宪法和宪政都是现代国家在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概念,两者对于法制、人权等领域的的影响力无人质疑。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了解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历史,更可以获悉宪法和宪政的未来。本文主要谈论宪法和宪政在民主方面的联系。在分别分析宪法与民主的关系、宪政与民主的关系之后,对两者的联系进行对比和总结,以证明完政是宪法的逻辑结论,宪法和宪政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宪法包含了新闻立法的根据。我国宪法蕴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展示了新闻自由的精神,并在多样化的角度保障和限制了新闻自由的权利和原则,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宪法相关新闻自由的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完成宪政建设之路,宪法信仰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当今国民宪法信仰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氮作者从宗教对西方宪法信仰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宪法信仰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关系,由此,提出了中国塑造国民宪法信仰的困境,因此明确各种信仰的界定,同时形成公众信仰,才能解决中国宪法信仰缺失的问题,为建成宪政之树提供必备的养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评注》是了解美国宪法和历史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张祖盛  任述强 《大观周刊》2012,(33):52-52,93
宪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的根本大法,如果不包含宪法责任,其效力将会大大降低。而在违反宪法极其严重的今天,建立宪法责任追究制度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建立宪法责任追究诉讼制度,进一步填补司法上的空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四部宪法。它们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权威性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主要特征。宪法的权威是动态的宪法.它将宪法纸上的权利化为现实的权利.对于权利应用于政治实践至关重要。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宪法的衍生权利,需要通过宪法对于其所涉及权利予以保障,方可良性运转。由此可见,宪法权威对于新闻舆论监督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浅析言论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的制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得侵犯。本通过法理分析和现实分析来探讨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究竟占有多少制度空间,以“第四权”标榜的美国新闻媒介在实践过程中,究竟享有多少权利。  相似文献   

17.
韩虹  刘焕桂 《图书馆》2007,(6):125-127
《中国国家权力配置考察——百年中国宪法审视》一书以时间为主线,展现出一幅百年中国宪政发展的全景图,并表达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权是宪法的灵魂”的宪法价值理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一片混乱中匆匆开幕。这次"行宪国大"闹得最凶的是修改宪法问题,即修改南京国民政府刚刚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行宪国大"的修宪问题最后以通过增加《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只有在为了保护宪法制度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道德、健康等的前提下,人权和公民权利以及自由才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条款构成了俄政府对诽谤行为进行规制与处罚的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上、下)韩大元主编298.00元中国宪法学说史主要以梳理、整理与研究中国学者本土的宪法理论和宪法学说为主。导论部分解释了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和基本体系。背景篇介绍了西方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历史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后中国宪法学说的发展。范畴篇阐释了人权、基本权利、制宪权、公民、基本义务等概念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