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对自己一个月、一年、一生要纳多少税,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王朝,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普通白领,2003年毕业于南京一所知名大学。工作7年,婚龄2年,小孩计划中,有房(贷款),有国产车一辆。  相似文献   

2.
宋王朝建立之初,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将"画学"纳入了科举考试之中。两宋时期,名家辈出,名作不断。而与之相应发展起来的便是书画的装裱,无论是程式、取材还是技艺,都有很多成就。  相似文献   

3.
龙登华 《兰台世界》2011,(10):42-43
明王朝对于档案库的筹备建设大为重视,尤其是王朝中央档案库,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具体体现。从中央档案库的制度、规划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一些明朝的统治手段及特征,可以从侧面了解明朝的思想文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国内研究伊朗历史的图书很少,专门介绍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图书更是罕见。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伊朗前情报总管的揭秘》就填补了这个空白,向读者展现了西亚大国伊朗的动荡岁月。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是伊朗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一书从作者侯赛因·法尔都斯特少年时在学校里认识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开始,展开了伊朗巴列维王朝跌宕起伏的后半期历史。出身贫寒的侯赛因·法尔  相似文献   

5.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王朝,其性质决定了该王朝的档案意识是封闭的官方档案意识.但其档案意识并不像某些史学家认为的那样薄弱,相反秦王朝正面的、强烈的档案意识使得该王朝在文书档案工作上有了开创性的建树.  相似文献   

6.
《雍正王朝》创作谈王伟国《雍正王朝》在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被人们视为“《雍正王朝》现象”。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研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视剧拍得好看。这个问题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并可以引伸到如何将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拍得好看。我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第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焦晃扮演的一代明君康的王者气度,还是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的“勤政为民”作风和…  相似文献   

7.
裴理 《大观周刊》2012,(31):22-22
大明王朝(1368—1644)在中国历史上是继汉、唐之后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强大王朝,国祚276年。然而,强大的明王朝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其中三件大事最为值得注意,给予明王朝以生死的考验,分别是燕王夺位、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诞生、最终又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灭亡的明王朝经历的这三件大事.在历代王朝史上很具有代表性,纵观古今历史,“螺旋式”的王朝兴衰率莫过如此。  相似文献   

8.
和卓阿赫拉尔是伊斯兰教苏非派纳合什班底教团第三任教长。从帖木儿王朝速檀卜撒因开始,和卓阿赫拉尔及其家族渗入帖木儿王朝各项事务。他保护王朝民众的安全;凭其声望帮助卜撒因速檀获得王位,成为速檀在宗教方面的代理人,还在王朝王公中充当调停人;他鼓动帖木儿王朝速檀接受伊斯兰教,并缴纳税以获得统治者和民众的信任。到王朝后期,其家族利用其宗教影响参与王室纷争,成为导致中亚帖木儿王朝灭亡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天安门守护着故宫的南通道。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垮台之前,皇帝的权威一向通过这道大门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肖凌 《兰台世界》2012,(13):63-64
唐三彩是一种在唐朝非常盛行的陶器,其基本釉色为黄、褐、绿三色,因此被人们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拥有丰富多变的釉彩和前所未有、种类繁多的造型设计,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生活,并随着唐王朝的兴衰而由盛及衰。  相似文献   

11.
重文臣。轻武将,是北宋奉行的一贯方针。从狄青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人所认知的朝代是周,有比较明晰的文字记载,大至战争、君主崩殂,小至祭祀、饮食,透过文字与出土文物的对照,我们对它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在它之前的夏和商,文字初创,典章不传,显得渺不可闻,再溯至传说时代,更是不可知了。任何一个王朝都有灭亡之时,王朝湮灭,却不等于历史中断。这个王朝的典章制度、人物风情,通过文字形式流传下来,被下一个朝代整理记载,甚至于千年之后仍可为“史鉴”。其中包罗万象,有宗教,有科学,有文学,有制度,不停地完善,才不致于新的朝代又从一个荒芜的起点出发,这就是文明的薪火相传。我们所说的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历代王朝图书活动"言"与"行"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总结出古代王朝关于图书事业的若干政治心态,即:1.图书一统——"大一统"观念的文化表达;2.典籍资治——强调图书政治功用;3.不惜代价——典籍价值高于一切;4.盛世修书——政权强盛心态的表征。通过从政治角度对古代王朝图书事业进行观察与分析,可以对"文化传统"取向型的中国古代政治在图书生产、保存、传播领域里的表现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徐伟  孙慧 《东南传播》2010,(8):122-124
黄远生是我国第一个以采写新闻而著名的记者,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我国倡导新文化的先驱者。本文拟就对黄远生新闻通讯作品中具有新文艺特色的标题,从修辞学上的"反问"、"比喻"、"比拟"、"仿拟"、"引用"、"对偶"、"反复"等方面做一个赏析。  相似文献   

15.
《兰台内外》2011,(5):57-58,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相似文献   

16.
邱扬凡 《兰台世界》2016,(9):106-109
不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角度来看,西汉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强大的盛世王朝。而西汉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以及文书处理以及公文邮驿制等角度来看西汉盛世。本文还从《史记》的文字中分析了西汉经济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证明了西汉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7.
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由夏族人建立的夏王朝,这在较为可靠的先秦文献中有充分的论述。考古学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坚实依据,传世文献有关夏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考古上的印证,地下出土夏至东周时期有关夏史的金文、甲骨文、竹简、陶文、骨刻辞等文献材料,也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实证或旁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英国近代图书出版业和图书审查制度的发展历史,以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特许出版制作为切入点,对出版特许制产生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利益动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政治色彩的出版特许制是在一个商业投机的利益驱动之下发展而来,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推动角色的正是在传播环节中起到把关人作用的出版者。  相似文献   

19.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 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崇祯的错。  相似文献   

20.
"说"新闻是相对于"播"新闻而言。"说"新闻改变了刻板、正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以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说"与"播"的区别在于一个无稿一个有稿;一个是照着稿子念,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说"属于口语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非常强;"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说新闻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